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成长心理学精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个体心理成长概述

心理成长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无力改变社会进程。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走什么道路、做什么样人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

现代心理学将人生心理成长分为8个时期。

(一)婴幼儿期

1~2岁称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婴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起步期,主要任务是进食、睡眠、学说话、摆弄玩具、识别亲人,表达爱意和满足自身需求。婴儿出生后,各种感官功能与知觉功能迅速发展。到2岁末,婴幼儿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对周围环境变化的知觉日臻完善,逐渐形成“自我中心”概念,学会用动作、形象和简单的语言表达“自我”需求。此期是培养婴幼儿对亲人依赖和信任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所以父母为孩子的“人生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尽可能多地与婴幼儿交流,一字一句教说话,促进婴幼儿语言与智力的发展,切不可疏忽、冷漠或恐吓他们。从出生到6个月(或12个月)最好由母亲喂养,保证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加强抗感染能力。

婴幼儿以观察学习和联想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婴幼儿具有惊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人的语言、礼仪、观念、行为、爱好、习惯,甚至恶习也都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或养成的。

(二)儿童期

6~14岁为儿童期。此期儿童心理成长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儿童在与玩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的同时,学会了克制自己“延迟满足”,已知道信任他人。这段时间正是树立自信心的时期。

进入学前班后,着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决定能力和“目的行为”能力,注意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竞争性,提高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施教者不可粗暴对待孩子,否则可使儿童形成“刻板印象”“抵触情绪”和“内疚心理”。在此时期内,似乎并不需要设置特别的“起跑线”或强迫儿童进各种“加强班”。这样不一定会加强儿童心智发展,反而可能干扰孩子的快乐成长。

儿童的情绪表达和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社会依恋”和“个性成长”两个方面。社会依恋是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开始,也是儿童与抚养者之间建立积极情感联系的时期。婴幼儿社会依恋可分为3个阶段:①对所有接近他的人作出相同反应。②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反应。③自然的“恋母情结”。婴幼儿个性成长主要受生理需要支配,如饿了就哭、见了亲人就笑、尿湿了就闹、看见玩具就抓等生理本能。3岁幼儿已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5~7岁儿童可以明确表达羡慕、羞涩、希望、忧虑、嫉妒、嫌恶、失望等复杂情绪,逐渐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并且开始建立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现已明确,幼儿和儿童的个性成长是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成长的过程,但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从1岁末婴幼儿出现“自我”和“非我”意识的萌芽,逐渐把自己与身外的人或物区分开来;到3周岁即意识到“我”的含义,并可主动说“我(自己)来”,并表现出一定的坚持性或执拗性;到5~6岁,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需求有了独立的态度,对自己有了一定评价,受到表扬就开心,受到批评就不高兴。

(三)少年期

从12~15岁为少年期。此期心理成长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读、写、算等基本生存技能;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和品质;逐渐消除“消极自我”概念;克服过度依赖、自卑及被动情绪,勇于接受挑战;对自我、家庭、社会有一定了解;学习判断“对与错”;建立初步道德意识和道德观。

在这个时期,父母和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儿童心里,并可成为一种保持终身的“印记”,所以父母和师长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父母和教师应特别注重发现少年儿童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个体特长,加强“因材施教”。

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1~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少年期个人特质是由遗传因素、个人认知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特质少年常常选择不同生活环境。如选择不同学校、阅读不同书籍、看不同影视、交不同朋友等。正是在不同环境影响下,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期间,应积极培养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克服可能出现的消极和悲观情绪。

少年期应特别注意加强品德培养。在全球化时代,各种道德观念并存,互相渗透,相互融合。需积极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发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道德情操。

(四)青年期

从15~20岁为青年期。青年期成长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我管理,培养自我认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彻底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青年期主要压力来自学业,同时也需要考虑职业技能培训和兴趣爱好。在文化学习的同时,适当安排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建立“性别认同”,学会处理亲密关系。在此期间,应注意避免青年在压力面前迷失自我,失去方向,防止出现价值观扭曲等。

青年时期心理处于急骤变化时期,情感波动强烈,对社会抱有兴趣和期望。青年人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不断增强,开始学习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在少年期与青年期之间包含青春发育期(12~20岁)。随着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心理开始萌动。应特别注意防止早恋;避免结交不良伙伴;避免出现“同一性混乱”和“自我认同受阻”;防止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这个时期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懵懵懂懂地进入复杂社会。在此期间,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可能出现剧烈振荡,或遇到激烈的冲击,面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人”这些重要问题。在确定这些问题之前,青年人常出现青春期心理躁动、混乱、焦虑。例如,受到某人的吸引而产生个人崇拜,容易出现反复无常行为等。这些情况可能延续到成年早期,才会逐渐平稳下来。

青年期应加强社会教育。在这个时期,没有比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青年人几乎每天都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素养的人,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劳动者。没有正确人生观,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人,科学知识再多、身体再好,一旦受到不良文化侵蚀很可能变成一个极端自私自利、只顾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人,或成为一个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

青少年成长有其自然规律,应尊重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如教育方法、内容、形式等须适应青少年成长需求,因材施教,发扬他们的兴趣与特长;而坚持学分至上、无节制地施压或拔苗助长必然会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影响他们的心身健康,导致不良后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爱好、兴趣和特长,应当认真考虑青年的意见和正当需求,不应主观、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更不要漠视现实,强迫青少年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以至埋没了他们的天赋,鼓励青少年锐气尤须注意自我认同、自尊心及个性培养。

1.培养青少年自我认同感 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标志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概念。解决我是谁,我代表什么的问题。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应具备以下3个特征。即:能感知自己身体及生理的发展现状;能体验自己内心活动;能认识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一般说来,青少年从初中(12~14岁)即开始从“低自尊”向“高自尊”转变,逐渐学会评价“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并已意识到家人和同伴们的赞扬和评价,体会到父母和同伴支持的重要性。进入高中后,对“同一性”的兴趣逐渐淡漠,仅把同一性建立在父母、教师或宗教认同的基础上。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日渐增强,开始从心理和社会关系两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此即进入了“同一性完成期”,开始认真考虑“可能的自我”,即我将成为什么样子?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可提出自我奋斗目标。

2.培养青少年自尊心 青年人进入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建立“社会认知”。包括对社会、对他人、对社会角色、对因果关系等增强认知。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整体评价。自尊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高自尊心常赞同自我,自我感觉良好,不太屈从他人。而低自尊心虽然不一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或罪恶的,但较少赞赏自己和肯定自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不愉快或绝望等负性情绪。

3.青少年人格与个性培养 随着青年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不同教育的差异,个人习性会出现千姿百态。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在自然与社会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有模式;是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稳定的、统一的心理品质。但必须明确,人的一生中,人格也是随着个人成长、学习、情绪、动机、健康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说,青年人的人格要到30岁左右才能稳定下来。

(五)成年早期

成年早期是进行社会角色定位或转换时期,也是恋爱、婚姻、组织家庭的时期。此期心理成长主要任务是:选择自己的职业,确立事业目标,参加或组建事业团队,全身心投入创业活动;培养勇于担当和应对各种压力或冲突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这需要经历亲密、疏远或孤独的磨炼,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

成年早期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恋爱、结婚及生儿育女。这是一个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国家强盛息息相关的复杂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作出选择。

(六)成年中期

成年中期是心理成长的成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人,精力充沛,已初步建立起比较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竭尽全力创建共同事业;需要有自觉帮助他人的精神;努力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服务社会;以智慧和美德培育下一代;逐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有独立人格、有责任心、有尊严的自我实现的人。

成年中期也是承受各种压力,经受各种挫折或失败,努力奋斗的时期。应特别注意保持心理平静,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心身健康。此时的成年人或已成为肩负重任的社会精英。

(七)成年晚期

成年晚期是成就事业与实现理想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人正是身负重任,事业有成的精英,或大权在握号令一方的角色,也可能是在各自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劳动者。在这个时期,事业与理想、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都可能出现各种矛盾、挫折甚至危机。

须特别注意的是,有部分人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晚节不保,贪污腐化,蜕变成令人不齿的罪人了。

50~60岁,人的体能逐渐衰退,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所以,应及时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做好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特别是防止不良社会文化侵蚀,否则,会前功尽弃、追悔莫及。

(八)老年期

当进入老年期回首往事时,大多数人感到事业有成,心满意足,开始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有少数人不幸老年丧偶,或老年丧子,而倍感孤独;有的人则会因虚度年华而晦恨不已。

进入暮年,无论个人的成就大小,或有什么遗憾,都要学会接纳自己,放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忘记一切悲伤和遗憾,尽力保持心态平静,安排好晚年生活。尽可能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社会和家庭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