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度尼西亚”这个名词,由希腊文“水”和“岛”两个字组成,表明印度尼西亚既是岛之国,又是海之国。换句话说,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海岛国家,有所谓“千岛之国”的美誉。印度尼西亚全国大小岛屿有17538个,其中有人居住的是6044个,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印度尼西亚全国陆地面积190.46万平方千米,内海面积有327万平方千米,共计总面积517.46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1]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且是人类诞生地之一。约在150万至3.5万年前,在爪哇岛就生活着爪哇猿人,即“直立爪哇猿人”。公元3—7世纪,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了一些封建王国。有记载的朝代包括室利佛逝(7世纪中叶—1293年)、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新柯沙里王国(1222—1292年),以及在爪哇建立的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293—1478年)。15世纪期间,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至1596年,荷兰人侵入,印度尼西亚随之进入荷属殖民时期。1942—1945年,是日本占领印度尼西亚时期。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亚爆发“八月革命”,苏加诺于17日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