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乡党第十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惟谨尔。
【辜译】
孔子一生中,在家的时候显得谦恭而温和,似乎不太像能言善辩之人。然而在社会、在官场和朝堂上,孔子说话总是从容不迫,而且都经过深思熟虑。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辜译】
在官场上,孔子同低级官员聊天的时候,显得坦诚直率;而同高级官员谈话的时候,显得胸有成竹;同国君在一起的时候,显得谦恭而敬畏,但又仪态适中。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辜译】
当国君派孔子接待其他国家来的宾客时,孔子会庄重地站起,恭敬地接受命令,然后向站在他左右两边的官员躬身行礼,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他快步走的时候,也不显得匆忙,而是从容大方。当客人走后,孔子会回到自己的位置,简单地宣布:“客人已经离开了。”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辜译】
走进宫殿时,孔子会在大门口弯下腰,好像门的高度不够让他进去。进入宫殿后,孔子绝不会站在门的中间,也不会在进门的时候踩踏门槛。
在经过接见厅的时候,他会庄重地站起,而且只是小声说话。然后拉起袍边,弯下身子,向国君的座位走去,同时屏住呼吸,好像害怕呼吸的声音过大。
讲完话以后,孔子走下台阶,脸色舒展开来,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最后的台阶,他会加快步伐,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他会显出谨慎恭敬而惶恐不安的样子。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辜译】
当孔子迫不得已拿着国君的权杖时,他会弯下腰,好像权杖对于他来说太过沉重。权杖的位置不会高过额头,也不会低于胸部,满脸敬畏和谨慎,脚步缓慢而整齐。
当接受派遣出使其他国家时,在公开场合,孔子会表现得很庄重。而在这些场合的私下会见中,他又显得和蔼可亲,轻松而愉快。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辜译】
孔子认为以下细节是作为绅士在穿着上必须注意的地方:
君子绝不会穿深红色或者猩红色镶边的衣服。即使是贴身内衣,也会避免各种红色或发红的颜色。
夏天如果穿着细纱衣或者粗布衣服,一定要套在内衣的外面。冬天穿黑色的羊羔皮衣,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衣,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衣,配黄色的罩衣。平时在家穿的毛皮内衣一般要做得长一些,右边袖子稍稍短一些。
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有睡衣,并且可以遮盖全身。冬天在家的时候,一般穿狐皮或者獾皮衣服。服丧期过后,脱下丧服,佩戴一些饰物。
下衫除了有时作为围裙(就像现在的石匠),在正式的场合,应该对多余的部分加以剪裁。在哀悼的场合,不应穿羊皮衣服或是戴深蓝色的帽子。在每月的第一天,一定要穿礼服去朝拜君主。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辜译】
在斋戒的日子里,孔子会虔诚地祈祷,穿干净整洁的素色衣服。在此期间,他会改变日常的饮食习惯,并搬出平日居住的寝室(不与妻妾同房)。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辜译】
下面是孔子在食物及饮食上遵守的细节:
在食物上,他喜欢把大米洗得非常干净,炖肉时要把肉切成小块。大米如果受潮受热或者变酸,他不会食用;不吃变质的鱼或肉。如果食物的颜色不正,味道变差,不会食用;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不是当季的食物。肉切得不好不吃;调料放得不恰当也不吃。
即使桌上摆满了肉菜,他吃的肉也绝不会超过米饭的量。只有饮酒,孔子一般不限量,但是绝不会喝过量。
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孔子不会吃。一般桌上必须有姜,但不会吃过量。
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孔子不会留到第二天。在家中祭祀用的肉,他不会保留超过三天;一旦超过三天,他绝不会再食用。
在桌上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即使是粗茶淡饭,孔子在餐前也总会感恩祷告。*
(*中国古代的饭前祭拜习俗,并不完全类似于欧洲的饭前祷告习俗。我听说这种习俗直到现在还能在中国的某些地方见到。饭前祷告包括盛一小碗米饭或肉,放在饭桌旁边,供奉赐予食物的神灵,希望他们享用这些供品后能够高兴。)
10-9
席不正,不坐。
【辜译】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坐垫放得不端正,孔子不会坐上去。*
(*中国古代和现在的日本一样,没有椅子。甚至国王或诸侯,也都坐在放在地面的席子上。)
10-10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辜译】
在家乡参加公宴时,孔子一定要等年长的人离席,自己才出去。家乡举行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当村民经过孔子的家,孔子总是整齐着装,站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而且站在房子的左侧。*
(*在中国古代及大部分亚洲国家,卫生构成了宗教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强制行为。)
10-11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辜译】
当孔子偶尔委托别人向身在异国的朋友带去问候时,在捎信的人离开的时候,孔子会深深鞠躬两次,并把他送到门口。
有一次,孔子祖国掌权的贵族(季康子)送给孔子一些药,孔子礼貌地接受了,但是对送药的仆人说:“请告诉你的主人,我对这些药物的药性不甚了解,因此不敢服用。”
10-12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辜译】
有一次,孔子刚从宫廷应诏回家,听说国家的马厩着火了,他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而没有问马的情况。
10-13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辜译】
当国君送给孔子熟食作为礼物时,孔子总是将食物端正地放在桌上,自己先品尝,然后再允许其他人吃。当国君送给孔子生肉作为礼物时,他会先把肉煮熟,然后把肉放在祖先牌位前作为供奉。当国君送给孔子活的牲口时,他一定会饲养起来。
当和国君同席进餐时,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以后,孔子总是先尝一下食物。当孔子生病了,国君来看他时,他会头朝东躺着,并把朝服盖在身上,将朝带绑在朝服上。
当国君召见孔子时,他会不等车马驾好就立刻步行前去。
10-14
入太庙,每事问。
【辜译】
当孔子在统治国君的宗庙供职的时候,他对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询问。
10-15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辜译】
如果有朋友去世,又没有亲属负责丧事,孔子总是说:“让我来办吧,我来安葬他。”
如果有朋友送给孔子礼物,尽管这些礼物包括车和马,在接受礼物的时候,孔子也不会鞠躬行礼。惟一可以让孔子鞠躬行礼的礼物,就是可以作为贡品的祭肉。
10-16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辜译】
孔子睡觉时绝不会像死尸一样直挺着身子。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他绝不使用非常正式的礼仪。
如果遇到穿丧服的人,即使和这个人的关系很亲密,孔子也一定会显得庄重。如果遇到穿官服的官员或者盲人,尽管自己可能穿便装,孔子总是会毕恭毕敬。
乘车的时候,如果遇到出殡的队伍,孔子总会从马车里伸出头行礼。如果遇到出殡回来的队伍,他会以相同的方式行礼。参加宴席的时候,如果有丰盛的酒菜送到席上,他会显得异常严肃,并站起来向主人致谢。
如果突遇电闪雷鸣或者狂风肆虐,他会显得庄严肃穆(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10-17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辜译】
当孔子上马车的时候,一定会站在正确的位置,手里握着缰绳。坐上马车后,孔子会目视前方,不左顾右盼,不高声说话,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10-18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辜译】
当大家转过头看向野鸡的时候,它立刻飞起来,在空中盘旋,又再次落下。有人惊叹:“啊!野鸡落在山上了!啊!野鸡落在山上了!你可真是生逢其时!真是生逢其时!”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子路)反复念了三遍,然后恍然大悟,大喊一声,站起来离开了。*
(*中国的评论者并未对这一段做出评论,他们承认不能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然而,阿查立爵士却发现可以对这一段做出极好的解释,但是我们却无法准确记住他是如何解释的。在这里,我们只是凭记忆对爵士的解释做出一种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