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动态速递:石黑一雄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89年
原载于BOMB杂志(1989年秋季刊),第22—23页,第29页。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BOMB杂志授权转载。
因为第二部小说《浮世画家》的出版,石黑一雄在国际文坛声名鹊起,小说获得了1986年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并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日本画家,一度飞黄腾达,却发现自己成了战后历史修正主义文化的牺牲品,因为自己三十年代在政治上所做的错误选择而遭到鄙视,被人拒于千里之外。今年秋天克诺普夫出版社的《长日将尽》有着类似的主题,只不过这次我们的叙事者是位纯正的英国管家,名叫史蒂文斯,他反思了自己为叱咤三十年代英国政坛的贵族服务多年的经历。
史蒂文斯这个角色被塑造得十分出彩,外表拘谨生硬,内心却盲目可悲,令人同情。他苦苦思索如何方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何为尊严,还有如何才能掌握戏谑的能力。石黑在婉转嘲讽人物的同时点出了拘谨情感下的浓浓悲哀,这显示了他写作手法的自信和笔法的精妙。小说的核心也有对英国三十年代排犹主义不动声色的审视。斯威夫特和石黑在伦敦进行了交谈。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你在日本出生,五岁来到英国……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日本人?
石黑一雄:我不完全像英国人,因为抚养我长大的父母是日本人,我们在家说的是日语。我的父母没想到我们会在这个国家待这么久。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我接触日本的价值观。我的背景确实与众不同。我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视角也有所不同。
斯威夫特:你能说除此之外你就是英国人吗?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有英伦范吗?
石黑:人不是三分之二是这样,余下三分之一是其他。气质、性格或者世界观不会像这样泾渭分明。每部分不会分得这么清楚。你最后会是个有趣的混合体。这在本世纪下半叶变得尤其常见——人们有着混杂的文化背景和种族背景。这就是世界的走向。
斯威夫特:和你一样,许多与你同时代的英国作家准确来说也都出生在英国以外的地方。你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吗?我想到的作家有毛翔青、萨尔曼·鲁西迪、本·奥克瑞……
石黑:我这种情况与那些来自英联邦国家的人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印度长大的人有着特别而强大的关联,他们会强烈地认为英国是自己的母国,是现代性、文化和教育的本源。
斯威夫特:这是从另一角度感受帝国。然而在《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这两部小说中——这两部大致可以称为日本小说——你探讨的是帝国的毁灭,即日本帝国的毁灭。这些都是关于战后时代的小说。最新的大作《长日将尽》以五十年代的战后英国为背景。看起来和《浮世画家》一样,关注的都是帝国主义时期谬以千里的愚忠和理想,一个是三十年代二战前的英国,一个是三十年代的日本。二者有相似之处。
石黑:我选择这些背景有着特别的原因:它们对我的主旨至关重要。我之所以一直钟情于战前和战后的时代背景,是因为我感兴趣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受到考验这回事,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理想与考验来临前自己所设想的大相径庭时,人们会如何直面这样的认识。三部作品中都提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威夫特:《长日将尽》的主人公是一位管家。人们想到管家,总会在文学上联想到侦探小说或者喜剧,舞台滑稽剧,但是你塑造的管家事实上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物。你是如何想到这一角色的?
石黑:管家很好地隐喻了平凡无奇的小人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要管理政府或者发动政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形形色色的人尽己所能提供微不足道的服务:为事业,为雇主,为机构,并且乐观地期望我们认同利用服务的方式。这就是我想写的状况。我认为管家这一角色,这个提供服务的人,离权力中心近在咫尺,却又相距甚远,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还有一个原因你暗示过……这的确因为管家在英国文化中已经成为了神秘人物。我一直觉得它古怪而有趣。这和我的日本背景有一定关系。英国人的特质中有些东西对我来说非常新奇。
斯威夫特:然而你可以说,管家这个角色必须要过循规蹈矩的生活。尊严对于这个角色至关重要。这和日本有相似之处——尊严感,为人服务,还有表演的人生。这和《浮世画家》之间有着强烈的呼应。那部小说的主人公小野增二,同样在意尊严。然而史蒂文斯没那么多自知之明,也更可悲。他对自己的经历似乎熟视无睹,唯一可取之处就是他将尊严视若珍宝。你是否认为尊严是一种美德?
石黑:要知道,我并不确定什么是尊严。这也是《长日将尽》中争论的一部分。史蒂文斯执着于这个他称作尊严的东西。他认为尊严就是不流露情感,其实他认为尊严就是毫无感情。
斯威夫特:这就是压抑情感。
石黑:对的,变得不大像人。不知为何,他觉得尊严就是把自己变成某种动物,不带任何情感或者任何会破坏职业性的东西,完成被分配到的任务。人们容易把拥有情感等同于柔弱。这本书争论的是尊严的意义是无情无感还是别的,比如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定的掌控,人就有了尊严,或者尊严是民主赋予普通老百姓的东西。到了最后,没人能说史蒂文斯在某种意义上保有尊严:他开始质疑自己不假思索地唯马首是瞻时,是否根本毫无尊严可谈,他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对于如何利用才干的道德观念毫无左右能力。
斯威夫特:而且这项事业被证明,无论开始时多么高尚正直,却是个错误。
石黑:没错。
斯威夫特:当然小说中还有其他更极端更令人心酸的地方。史蒂文斯似乎完全压制了和以前的女管家肯顿小姐之间发生浪漫爱情的可能性。他要利用一个难得的假期去看望她。他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他要重返昔日的重要时刻。然而,他所说的没有一样是他对这件事的真情流露。这部作品在这一难度极大的地方做得很成功。就是说,你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能侃侃而谈、机智聪慧,但他似乎没有任何自我分析或自我认知的能力。这是很难糊弄过去的。你当时觉得棘手吗?
石黑:他最后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内心某个深处,他知道要避开什么。他非常睿智——这样说没有任何贬义——看到了危险地带,这控制了他的叙述走向。小说的语言就是自我欺骗的语言。为什么他说这些事情,又为什么他在特定时间提到了特定的话题,这都不是随机的,都在他不曾言说的事情的控制之下。这是他讲故事的动机。他身处痛苦的境地,因为在某些层面他确实明白真相是什么,但他又没有公之于众,而且他还有本事让自己相信这其实是子虚乌有。他口才极佳,足智多谋,出色地完成了自我欺骗的任务。
斯威夫特:你提到了自我欺骗的语言。你的主要叙事者全都用过这种语言。这尤其和记忆的不可靠性有关。你的小说人物似乎随心所欲地遗忘和记忆,要么想起的事发生的场景不对,要么和别的混为一谈,这其中是有意或无意的逃避过程。你认为这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意为之?
石黑:他们有意为之?
斯威夫特:正是。
石黑:在某个层面,他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己不得不逃避的,这决定了他们如何游走于回忆和往昔时光之中。他们通常对过去忧心忡忡,这并非偶然。他们担忧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过去有些事不大对劲。当然了,记忆是片极不可靠的领地,正是记忆的含混性助长了自我欺骗。所以常有的情况是,不断为过去编造各种版本的人很快再也无法恣意捏造了。人生的结果就是你要对自己的一生承担责任。
斯威夫特:史蒂文斯拜访了过去的女管家肯顿小姐后,坐在海边,放声大哭。这是一种自我面对,一种坦白,但是这一刻可能也是另一种尊严。承认失去和失败而得来的尊严,一种远远超出史蒂文斯格局的尊严,然而他确实赢得了这种尊严。
石黑:的确如此。
斯威夫特:带着痛楚。
石黑:这是生而为人的尊严,是诚实的尊严。我觉得,那是我想代表史蒂文斯和上一本书中的画家小野发出的呼喊。没错,他们经常自我炫耀,面目可鄙。他们投身于相当肮脏的事业。如果有什么要为他们辩解的话,那就是他们有了作为人的某种尊严,他们接受了关于自身非常痛苦的现实,从而最终有了些许英雄气概。
斯威夫特:看起来你觉得尊严是个相当纷繁复杂的概念。写作过程本身就是种尊严。人们可以说你的文风不失尊严。我想知道,你是否认为艺术家和画家也始终面临着和史蒂文斯差不多的问题。艺术本身有其固有的尊严和体面,然而,当它卷入重大事件或者政治中时,艺术的领域就被延伸,艺术也会变成圈套。《浮世画家》中的小野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浮华世界”就是纯艺术的美妙绝伦与转瞬即逝。正是他把自己的才能服务于了政治,他人生中的一切才大错特错。他这样做错了吗?艺术是否不该服务于政治?艺术是否应该关注社会与政治的东西?
石黑:艺术家们应该时时刻刻问自己这些问题。一个作家,还有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在社会上占据着非常特别和重要的位置。他们要问的问题不是“应该还是不该”,而始终是“在多大程度上”“在特定环境下什么才是妥当的”。我认为答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你所在的国家或者你所处的社会领域。艺术家们和作家们每一天都要这么扪心自问。
显然,如果你永远只是思前想后、举棋不定,这并不够。有一天你必须说:“不管这项事业多么地不完美,我仍然全力支持,因为其他选择糟糕透顶。”难就难在判断时机。写小说尤其有个好处,就是作家其实推迟到很晚才做决断也没什么不妥。小说的属性意味着它不适合用来前线宣传。如果你强烈反对某项争议中的立法,你大可以给报刊杂志写信,在媒体上写文章口诛笔伐。但小说的长处是它会被更深入地阅读,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代又一代大有前途的人都会阅读小说。它的形式使它适合更根本、更深层和更普遍意义上的政治争鸣。我参加了一些以“无家可归”为主题的运动,但是我从来没有把任何内容写进我的小说中。
斯威夫特:你现在在写新的小说吗?
石黑:我正在努力。我已经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要花很长很长时间我才能真正开始动笔。真正写成文字我一年之内就可以完成,但前期背景调研工作要花很长时间。要熟悉自己即将涉足的领域,我必须或多或少地了解我的主题是什么,小说中的重心何在,我还要对人物角色略知一二……
斯威夫特:甚至在你还没动笔前。
石黑:是的。从那个意义上来说,我是个非常谨慎的作家。往打字机里塞一张白纸,等着头脑风暴后看会写出来什么,这我可做不到。我必须手上有一份清晰的规划才行。
斯威夫特:你觉得在写作中你是否忠实于自己的规划?
石黑:是的。而且越写越是这样。我的第一部小说可能没有。头两部小说创作之余我学到的经验就是主题统一。无论某个情节发展多么精彩,或者写作中你突然想到多么绝妙的主意,如果它无法服务于整体结构,你就必须扔掉,然后继续你期望追寻的内容。我在第一部小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东西抢去了原本打算探讨的主题的风头。不过眼下,我开始渴望能像有些作家那样,我猜他们不按计划走而让作品在混乱中精彩纷呈。
斯威夫特:他们跟着感觉走。
石黑:在我的阅读经历中,两位作家被我奉若神明,他们是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到目前为止,我更希望像契诃夫那样:笔调简洁而精确,谨慎操控。但是有时候,我的确会羡慕完全混乱的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混乱。通过那种方式,他的确达到了你无法通过其他途径企及的高度。
斯威夫特:跟着计划走,你就做不到他那样。
石黑:是的。混乱本身有着重大的价值,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团麻。我有时会想,作品应该如此干净利落、条理清晰吗?把一部作品称作结构精妙是对它的赞扬吗?如果说一部作品有的地方前后不连贯是对它的批评吗?
斯威夫特:我认为关键在于它能否吸引住读者。
石黑:我想改变一下。我要去开发自己写作的另一面:凌乱、无序、散漫的一面。不像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