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围棋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李小山怒战天下 鲍一中力敌周源

上回说到,北方棋界豪杰京城聚义,共推颜伦为尊,立下京师派大旗,自此棋界三大派各归其位,共领风骚。南有鲍一中,北有颜伦,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共执棋界牛耳。

然而,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漠新沙埋旧沙,新来的黛玉惹人爱,老不死的王婆成变态。当老大久了,下面的小弟多少会有点浮躁——毕竟,最风光的位子谁都想坐坐看。

从正德末年开始,鲍一中擅名江南棋坛三十余年,统领永嘉棋界大杀四方,这个时间够久了。当年的小朋友鲍一中,如今也已经成长为中年酗酒怪叔叔。改朝换代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渐渐继续丰满起来了……

嘉靖二十五年左右,江淮一带的茶楼间开始流传一个传说——永嘉派,这个当今天下实力最强大的棋派内部,有三个人开始打算谋朝篡位了……

说起这三个人,每一个都不是泛泛之辈。当年的永嘉派之所以能横压汪曙一人苦苦支撑的新安派,竖踩颜伦统帅之下正重整旗鼓的京师派,一直牢牢把持住棋界第一大派的荣誉,这自然不是鲍一中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传说中那三个对鲍一中之位虎视眈眈的人,正是永嘉派中除鲍一中外战功最显赫,实力最强大的三员战将。

如果我们做个比方,把永嘉派看做一个国家,那么鲍一中无疑就是皇帝。在这个国家中,不只有皇帝一个人有本事,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有一个将军,一个谏臣,一个太子。

永嘉派的将军,是一个猛士。此人姓李名冲,字小山,论年岁只比鲍一中小十岁左右。他生得皮肤黝黑,须发苍劲,活脱脱一个李逵形象,因此得了个绰号,叫“李黑”。各位还别觉得这个绰号不雅,跟他弟弟比,这个绰号真是太好了。李冲的弟弟也擅长下棋,不过比他哥哥弱得多,于是也不知是哪个缺心眼的家伙就给他弟弟起了个绰号,叫“小黑”——怎么听都不像是人名……

李冲生得一副李逵样,下的棋也当真是一股黑旋风的气质,横冲直撞,乱砍乱杀。他下棋,往往是棋局一开,管你什么招式定法,我只管挥着两把板斧,冲将进敌阵,寻着最厉害那厮一斧子砍翻再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野路子下出来的,野劲很大,虽没什么规矩,但是谁碰上了都头疼。而这李冲不仅棋下得霸道蛮横,人也有几分李逵遗风,天底下的人几乎没一个能让他心服,谁敢在他面前讲道理,没准真操两把板斧上你家找你去。因此这个人在当时的永嘉棋界,是个没人敢惹,谁都怕让的角色。当然,这样的角色有一个好处,对外好用。有个什么新安派的跑过来叫阵,或者有个什么京师派的嚷嚷要复仇,好办,把这李黑往门口一搁,比门神都好使。想进永嘉派闹事,先过了李黑这一关再说——两板斧劈死你。正是:

黑面苍髯李小山,提刀横斧震天关。

久而久之,李冲也便混成了这永嘉派里一个厉害的角色,职称是——国防部长。在此我们不妨给他个绰号——黑面将军李冲。

而永嘉派里另一个厉害角色,可以说是一个谏臣。此人姓周,名字千奇百怪。有的记载写的是周源,有的记载写的是周缠,还有的写作周躔。连名字都记载得这么乱,大家可以想象,这家伙的长相身材什么的肯定是没的记载了。在文中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就统一称之为周源好了。

这人性格与那个咋咋呼呼的李冲正好相反,他是个文官——这不是比喻,人家真的是个文官,正经职称是郡篆吏。虽然是个芝麻小官,但是好歹也是个文化人。周源性格沉稳冷静,而且写得一手好字(所以能当郡篆吏嘛),琴棋书画至少占了两项,可见是个风流书生。与李冲好斗,喜欢外战不同,周源好内战,喜欢跟永嘉派里面的人切磋。他下的棋跟他本人那文静的气质全然不符,一旦下起来便咄咄逼人,让对手急得汗流浃背。这种强势的下法令当时永嘉派治下的各大茶楼棋手望而生畏,日后甚至还惊出了鲍一中一身冷汗。正是:

诗书卷下藏刀剑,破敌三千谈笑间。

若鲍一中称得上是皇帝,那周源这样的人物当之无愧可以得到个“谏议大夫”的官职——门派里面谁都不准偷懒,皇帝也给我抓紧练棋,要不然我可就去赢你了。我们不妨也给他起个绰号吧——铁判官周源。

永嘉派中这第三个大人物更是不得了,几乎就是当年鲍一中的翻版。此人姓徐,名希圣。

徐希圣是个神童,在这三个战将当中他年纪最小,却名头丝毫不亚于另外两个高手。他的棋不拘常法,进退自如,常有令人拍案叫绝之招。在与当时江浙一带各路高手的角逐较量中,徐希圣的棋艺飞速地提升着,几乎让人感觉到下一个鲍一中已经即将诞生了。而既不同于李冲的砍外人,也不同于周源的打自己人,徐希圣下棋不挑对手,他喜欢与各种棋风的人交手,甚至因为不喜欢只跟同一群人交手而四处游历寻找对手。而他自己的棋,竟能在各种棋风之间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几乎堪称自鲍一中以来江淮棋界的第一天才。正是:

千般变化藏胸腹,幼子高才天亦妒。

如此一个少年奇才,堪称是鲍一中之后永嘉派的希望,“太子”之位当无二人选。若要给他一个绰号,可称之为——青龙太子徐希圣。

这三员大将,在内则杀遍各大茶楼,对外则战无不胜。鲍一中得此三人辅佐,永嘉派自然如日中天,无敌于世,大明第一棋派当之无愧。而对于这三个人来说,一开始他们必定也是忠心耿耿辅佐鲍一中的,三人同心协力,直杀得四方豪杰无不臣服,共推鲍一中为尊。看起来,一位至尊,三大护法,这样的永嘉派恐怕将至少在五十年内天下无敌,统领中华棋界了。但当年风光无限的永嘉派没有想到,一场将直接导致永嘉派由盛转衰,从此永远失去棋坛霸主之位的巨大灾难就在这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悄然而至了。

这场风暴的起始,是一封战书。

嘉靖二十五年前后(也许稍稍往后一点)的某一天,鲍一中收到了一封战书。这封战书让整天沉浸在酒缸与名誉中的鲍一中为之一惊,也让永嘉棋界为之一振。

这封战书是一个永嘉棋界内无人不知的人物发出的——李冲。

这封战书的意义很明确:李冲要向鲍一中挑战,重新排定现今永嘉派内众将的座次,而我李冲要排第一。

彼时的永嘉派内,鲍一中是神,挑战鲍一中就是挑战永嘉派。为了维护永嘉派对棋界的统治,永嘉众将决不允许有任何人触犯鲍一中的权威。而现在问题突然出现了——如果是永嘉派的人要挑战鲍一中怎么办?这是个什么性质的事?

这个问题难吗?不难。在封建时代,如果有个将军想跟皇帝比比谁更适合当皇帝,这是个什么性质?答案就两个字:造反。

不错,李冲此举在当时就是被如此评价的——李冲造反了。

要知道,李冲虽然脾气暴,有李逵的风骨,但是人家毕竟是个混围棋圈子的,不可能只具备了李逵等级的智商。这封战书一旦扔出去会有什么后果,他不可能不知道。尽管如此,这封战书还是扔了,而且扔得很坚决。

其实,二十多年前,李冲与鲍一中是交过手的。当时鲍一中还在杨一清的庇佑下创立永嘉棋派,刚刚名声鹊起。彼时的鲍一中,为报杨一清伯乐之恩,眼中的对手只有京师的范洪一个人而已。而当年的李冲,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虽棋艺略成,但比起鲍一中还全然不成气候。那次交手,只留下了一句诗:小鲍岳岳李冲折。

鲍一中王者之气四溢,李冲毫无招架之力,几乎输得体无完肤。于是,李冲在永嘉派的地位就此定下了——鲍一中为王,李冲只是辅助者而已。

那一战,李冲见识到了真正的强大,那种霸气的棋道让他心驰神往。于是从那之后,李冲成了一个“打架王”,一心一意寻求更强的对手,让自己在不断地对局中变得越来越可怕,直到有一天自己可以企及当年那个让自己输得心服口服的鲍一中。而多少年过去了,那个当年曾让李冲心驰神往的围棋之神,如今是什么样子?

整日酗酒,烂醉如泥。回到家就喂鸡养猪,下田务农,出门却大手大脚,锦衣玉食。这哪里像是一代宗师的样子?这就是当年让我仰视,让我视为目标而不断奋斗的鲍一中吗?

然而,无论李冲如何努力,他都只能看到鲍一中的背影。

提起永嘉棋界,大家永远都会说,鲍一中是天下第一。鲍一中是神,凡人不可与神相提并论。而李冲,你十几岁的时候输给了鲍一中,这辈子就注定只能当凡人!

十岁。鲍一中,我只比你小十岁而已。可当我刚刚开始学棋的时候,你就已经名震江淮,号称国手了。我棋力稍成的时候,你却已经贵为天下第一,一派宗师。我只差了你十年,却差了你一辈子,连一个与你平起平坐的机会都没有——这不公平!

若我生在京城,尚可以与那和我年纪相仿的颜伦一争高下,抢个京师派首席棋手的位置试试。若我生在徽州,大可以等着汪曙老头年老体衰,我名正言顺统领新安派。而偏偏我生在永嘉棋界,头顶上有一个不过比我年长十岁的鲍一中。要杀,我当年棋力差你半步。要等,待你死了我也老朽。我不服,凭什么天下第一是你,我却连个边都摸不到?若真如此,我这二十多年来的磨砺都是为了什么?

纵使与整个永嘉棋界为敌,我也要试试——鲍一中,你真的那么高高在上吗?

我偏要凭手中这板斧,在你这酒鬼脸上剁上两道疤,看天下谁人不服!

但李冲心里也知道,这是一件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情。赢了,从今以后他就是永嘉派的老大。输了,他从此被永嘉棋士唾弃,在永嘉棋界将如丧家之犬,永无宁日。

但这个赌局,我愿意试试。鲍一中,你敢吗?

这一下子,连鲍一中都吓到了。永嘉派成立二十多年来,第一个敢向鲍一中霸主之位挑战的人出现了。这一战,想必不仅是永嘉派,就是那远在京城的颜伦,隔壁的手下败将汪曙,一定也是拭目以待了。

大家都意识到,这件事也许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永嘉派内此例一开恐将永无宁日了。

当鲍一中收到这封战书的时候,他沉默了。几乎是习惯性地,他拿起了自己手边的酒壶,开始为自己斟酒。

一两杯酒下肚,鲍一中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李冲,灭亡之路是你自己找的,你挑战了一个你永远不该挑战的底线。

我的名誉,不可以让任何人来破坏。这份名誉是杨大人留给我的遗产,我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他——任何想要破坏这份名誉的人,就是我鲍一中生死相对的仇敌!

在永嘉派,我就是神。李冲,这封战书对你来说,将是通往阴曹地府的名状。

不久后,鲍一中对李冲挑战一事做出了回应。然而,鲍一中的反应却让李冲大失所望——不予理会,随他闹去。

鲍一中对于这封战书,竟置之不理,视若罔闻!李冲大怒——鲍一中,你连一个让我与你交手的机会都不给吗?既然如此,我就亲自去找你,看你躲不躲得掉!

然而,当李冲再次走在通往鲍一中府上的那条路上的时候,他悲哀的发现,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如今的李冲,不再是永嘉派得力战将了,而是一个乱臣贼子,一个置永嘉派利益于不顾,只顾自己野心的叛徒。

当他再次提出要与鲍一中一决雌雄的时候,却招来了无数的白眼。

“你李黑算哪路货色,永嘉派什么时候轮到你指手画脚了?”

“凭你也配与鲍景远交手?你可知自己究竟几斤几两?”

“李黑,你这无耻之徒,怎么还有脸行走在这片江淮棋界?”

无人站在李冲这一边,鲍一中则只是默默借醉酒之态躲在众人身后,纵容永嘉棋手对李冲尽情奚落。

渐渐地,鲍一中不会与李冲交手已经成了众人的共识,而李冲却因为这一纸没能成行的战书,在江淮棋界树敌无数。

李冲怒了——天下棋士无好汉,满城弈者尽懦夫!你们不服我李冲,我就杀到你们心服口服,谁敢再骂我半句,上棋盘,我先砍你两条大龙再说!

就这样,李冲的对手变了。他向整个江淮棋界宣战了。

他要以一人之力尽破江淮精英,逼永嘉棋手承认他李冲才是真正的江淮第一。

永嘉棋士听到传闻,各路豪杰纷纷怒不可遏,在江淮各大茶楼设擂等李冲来杀,要挫挫这黑面将军的锐气。李冲来者不拒,但凡敢摆擂叫阵的,二话不说,提起两把板斧就上阵。一场场血战杀得昏天黑地,一时之间江淮棋界鸡飞狗跳,烽火连城。

话说这李冲不愧是一个好汉,两把板斧杀遍江淮,竟四处斩将夺彩,一时间人人自危,唯有那周源、徐希圣能勉励抵挡,余众直杀得哭爹喊娘,望风而逃。江淮地界上只见一黑炭似的战将,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直教天下皆惊,暗庆没生在那永嘉地界上。有诗为证:

足踏阎罗十八殿,斧劈北斗众天罡。

征袍一抖妖魔颤,孤胆只身震四方。

龙城飞将无心愧,垓下霸王犹自狂。

我命何由天注定,凌霄一怒敢称王。

话说这李黑如风卷残云一般,杀得江淮好汉丢盔弃甲,好不威风。但这莽打莽干一番,却非但没能逼得鲍一中出手,反而让他李冲在江淮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从这之后,整整十年间,李冲处处受尽欺辱,寻不到一个安身之地,只得流浪在江湖间。虽然江淮棋手无不对李冲忌惮三分,但李冲却也始终无法更进一步,真正做到让江淮高手心服口服。他差就差在两个人身上——周源和徐希圣。

李冲和这两个人,棋力在伯仲之间,即使李冲稍强却也难以做到战则必胜。只要没能攻克这两个人,李冲就不能得到与鲍一中平起平坐的真正机会。而一旦没有这个机会,李冲就只有继续在江湖间流浪,永无容身之地。

一代黑面将军,就这样失魂落魄,虎落平阳。那时李冲的心中,想必充满了绝望。也许他也不得不承认,贸然挑起与鲍一中的战争是一个太过冒险的决定,这一战鲍一中没有出手他便再次败在了鲍一中手上。只不过这次,他不是输给了鲍一中的棋,而是输给了鲍一中的名誉。

江淮棋界从此少了一位战将李小山,多了一位浪子李黑。直到十年之后,他碰到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物之前,李冲都将继续他这条艰辛而又耻辱的落魄之旅。

黑面将军李冲的挑战失败了,他开了一个先河,也给了后人一个教训。

先河是:一派之宗的权威不是天生的,只要有野心,凡人也是可以挑战神的。

而教训是:不要莽撞地去挑战神,挑战之前自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李冲是一个莽夫,他贸然地行动了,因此失败了。但永嘉派还有两个人,有着和李冲一样的野心,却不像李冲那么缺心眼。

不久,永嘉派另一位高手发难了——周源突然提出,希望能让鲍一中指导自己一两局。

说起来,这铁判官与李冲不同。李冲是永嘉派创派元老,是第一批永嘉派成员。论辈分,李冲与鲍一中是同辈,所以李冲算是永嘉派长老。而周源却是永嘉派新锐,比鲍一中年岁小了不少,算是第二代永嘉派中的佼佼者。而永嘉派要想永远执棋界牛耳,不需赘言,培养周源这样的下一代棋手是鲍一中的责任与义务。

因此,周源有一样李冲想要却找不出的东西——与鲍一中交手的借口。

毕竟,鲍一中死后,永嘉棋界必定是周源这一代的,这事儿鲍一中逃不了。

那么,周源大可不必如李冲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气腾腾地要跟鲍一中决一胜负了,只需要提出让鲍一中以让子棋的方式与自己大战一场就够了。在这样的友谊赛性质的指导棋当中,周源大可以慢慢培养自己在派系内的地位,为将来登顶永嘉首席棋士之位做好准备。

这一战,鲍一中是跑不了了的。永嘉众将也很想知道,究竟如今这个整天烂醉如泥的鲍一中还剩下多少功力,他是不是真的因为畏战而不敢与李冲交手的。

鲍一中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也许当年杨一清就曾亲口告诉过他——终有一天,你鲍一中会走到当日范洪的那一步上。

“范洪的今日,就是你鲍一中的明天,总有一天你也会站在范洪的位置上,接受天下人的挑战,承受天下人的嫉妒,无一刻得以安心——小朋友,我给你的是一份诅咒啊。”

许多年了,鲍一中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孤身一人。

如今,他该承受当年他曾给范洪带去的那些痛苦了——这是博取盛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谁也逃不了。

终有一日,鲍一中酒醒之后,整了整衣装。

“就今天了,让周源来吧。”

杨大人,您带给我鲍一中的一切,我鲍一中都将一直背负下去,直到生命燃尽的那一刻。

只是此时,鲍一中也许想不到,这个对手也许将是他这一生中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

嘉靖中期,永嘉派后起之秀周源与永嘉派霸主鲍一中之间连续进行了多次较量。虽然表面上是派系内部的友谊赛,前辈对晚辈的指导,但是其实质已是永嘉派后起之秀寻求改朝换代之机的抗争。江南棋界一代天骄鲍一中抖擞精神,与周源大战数十个回合,这几场交锋堪称惊天动地,鬼哭神嚎。

周源虽是晚辈,但年轻气盛,手段高明,麾下不论黑子白子皆是咄咄逼人,气吞山河之势。鲍一中让子与他交锋,并不占优势,何况岁月不饶人,他早已没有了当年俾睨天下的气势。一场天翻地覆的较量,鲍一中战得十分辛苦,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了力不从心之感。

这一老一少两大豪杰的争棋,端的是一场好战,铁判官次次挥军突击,四方军士八面强攻,鲍一中屡屡被困于绝境。观战者无不为之窒息,一次次断定鲍一中恐怕绝无生路。周源得意之时,只见盘面硝烟间,处处都立着周军大旗,似乎满盘之下鲍一中已无完军。然而鲍一中却总是一副酒醉狂笑的痴态,似乎早已胜败了然于心,不以为意。待周源杀招突至,欲将鲍一中将士赶尽杀绝时,鲍一中却突遣奇兵,甩手掷出一记飞刀,杀得铁判官措手不及。待周源回身再战却阵脚已乱,被鲍一中在身后肆意追杀,优势尽丧。观者无不为之称奇,叹服天下棋招之精妙,无出鲍一中者。

几十年过去了,鲍一中的棋仍旧如当年一样,骁勇善战,奇谋迭出,杀得敌人心惊胆战,无处可逃。当年的小鲍飞刀虽然已经成了老鲍飞刀,但这飞刀的功力愈劲,力道愈强了,纵使周源气势如虹,也终究抵挡不住这般纯熟的偷袭功夫。

然而,叹服的是众人,鲍一中自己心里清楚——周源很可怕,自己只能够凭借多年的经验勉强抵挡,再战几年自己必定将被周源彻底击败。

我鲍一中的极限已经快到了,周源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让我感到恐惧了——他让我体会到了当年我曾给范洪带去的那种恐惧感!

史载:鲍一中技绝天下,独称其(周源)咄咄逼人,乃心畏之。

这是史料中有记载的,唯一一个能让鲍一中感到恐惧的对手。

这一场鏖战,鲍一中倾尽毕生所学,终于勉强压制住了气势强盛的周源。周源全力出战多次,却仍旧憾负鲍一中,一时间竟叹息空负此生所学,此后再未轻易出手,默默将那份惊天动地的棋艺藏于心底,不再显山露水。周源的后半生,直到离世之日也不见再有记载,无可记叙。当然,也可能是周源走上了李冲的老路,因为挑战鲍一中而遭到了永嘉棋手的排挤报复,从此远离了围棋。毕竟,人家除了当棋手,还有一份正经的政府工作呢,退路比李冲要广得多。

而鲍一中倾尽全力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却也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先后镇压了李冲和周源之后,永嘉派中就只剩下一个人可能对鲍一中产生威胁了——青龙太子徐希圣。

关于徐希圣的记载,很少,很神秘。

记载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个人不大出名,或者在当时影响不大,又或者这个人不怎么爱出风头。但对于徐希圣,这三种情况都不适用。

徐希圣很出名,出名到日后江南又出现了一位名叫方新的棋坛霸主,人们都说他是当年徐希圣投胎转世的。把后代高手说成前代高手的转世,可见,这位前代高手当时必定也是享誉天下,人人皆知的一代豪杰。不然请试想一下,假设笔者今天跳楼死了,四十年之后出了个正好四十岁的中国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会说那小子是“伯翔转世”吗?(笔者大概不会有这么铁杆的粉丝吧……)

徐希圣在当时的影响也决不可小觑。说起影响力,知道当时人怎么介绍颜伦的吗——“徐希圣的同乡”!堂堂一代国手,京师派头把交椅的颜伦,在南方居然被称为“徐希圣的同乡”!当然,很多学者认为颜伦绝对不是永嘉人,这个记载应该是搞错了。如果真的是搞错了,那……就更厉害了——徐希圣强大到大家要把颜伦的籍贯搞错来跟他扯上关系!

至于徐希圣是不是不爱出风头,这个……不是爱不爱的问题——是出多少风头才能让他满足的问题。徐希圣从小就不是个在家宅得住的主儿,喜欢在江淮一带到处旅游,而且每旅游到一个地方就要留下一段传说。到处挑战,声名在外,这种人身上怎么可能没故事?

从已有的侧面描写可以看得出,徐希圣是个很强的棋手。号称要杀遍天下的李冲晚年说当年在永嘉派只有三个人他搞不定,就是鲍周徐。难得的棋史著作中也提到了一句话,说周源和徐希圣的棋是“骎骎角鲍者”,可见他年少时棋艺已经与周源平起平坐了。日后纵横棋界几十年的棋坛传奇方新硬生生被搁上了一个“徐希圣转世”的名声,而方新本人还很乐意。可见徐希圣是一个神秘的传奇,如果有人想以那个年代的江南棋界作为背景写部棋侠小说,传奇而想象空间巨大的徐希圣几乎就是最合适的主人公。

可是,奇就奇在,你要真想找找徐希圣身上有什么故事,还真就死活找不到——各地县志,甚至棋史专著,往往谈到徐希圣就一两句话,或者只出个名字,事迹则完全不见记载。

这是为什么?徐希圣在当年那么潇洒,怎么就不见有什么光辉事迹流传到现在呢?

这事儿后面还会有交代,笔者这里就只透露一星半点的线索好了。

有一件事大家心里要清楚——明朝的时候,棋手影响力只要够大,是可以左右郡县当地历史书的内容的。这件事,日后李冲干过一次,那是后话,后面会说到。但是既然李冲这个等级的都能影响给郡县修史的官吏,那么鲍一中自然也可以,永嘉派想必还有更多人同样可以。

这么看来,很可能是有人想彻底掩盖徐希圣当年的光辉,不希望后代棋史书上将徐希圣的地位抬得太高。这个人可能是谁呢?猜测一下,李冲很有嫌疑,因为这个人本来就小心眼,阻碍郡县志修订的事情他也不是没干过。鲍一中,或者鲍一中的某个疯狂崇拜者有嫌疑,因为关于徐希圣的记载中只有一条“骎骎角鲍者”,却没有像周源那样细致地交代鲍一中如何看待这个对手,看来很可能是这段记载被抹掉了。

如果试图抹掉徐希圣的是李冲,那么可见徐希圣必定曾让李冲输得很惨,以至于好面子的李冲不惜动用自己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要抹去徐希圣这个名字。如果是鲍一中或者鲍一中的崇拜者想抹去徐希圣,那就更厉害了——那说明徐希圣很可能曾经赢过鲍一中!

当然,也可能是徐希圣这小子太狂了,得罪了不少人,大家合伙一起把他抹掉了……

以上全都是不负责任的猜测。

由于史料实在少得可怜,连徐希圣什么时候跟鲍一中交手,交手的结果怎样,甚至俩人是不是真的交过手都难以断定,那么这一段就真没办法随便编首歪诗来糊弄了——不是笔者偷懒啊。

笔者个人更倾向于相信其实这两个人没有交过手。而正是因为没有与鲍一中交手的机会,徐希圣才会四处游历寻找自己棋艺生涯的突破口。

现在唯一可以断定的是,徐希圣没有撼动(或者撼动了但是没记载下来)鲍一中的王者之位。一番内乱之后,永嘉派还是永嘉派,鲍一中还是鲍一中。

但是,这场内战的结果是毁灭性的。

鲍一中开始呈现老态,他不可触犯的神的威严在李冲,周源——也许还有徐希圣——的冲击下开始渐渐褪色了。

李冲被整个江淮棋界排挤,十年时间内都落魄不堪,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很可能还导致了些许心理变态。

周源被鲍一中打伤了自尊(或者被派系排挤),默默守在家里再不闹事了,安分守己之余可能还伤了身子,日后默默离开了人世。

徐希圣也许是看到永嘉地界已经难以安然立足了,加上自己本来就贪玩的个性,于是从此基本不再在永嘉这个地方出头,而是在整个江淮四处游山玩水,或者也是在学“重耳在外而安”,躲躲杀身之祸吧。

一场内耗下来,永嘉派元气大伤,将士四散,为日后永嘉派那场灭顶之灾埋下了重重的伏笔。不过数年前,永嘉棋派还天下无敌,傲视群雄,如今却已然成了空中楼阁,只剩下外表还光鲜华丽了。可悲,可叹。这正是:

本应群虎卫天龙,龙虎从来两不容。

自古繁华从内乱,豆萁何苦总相烹。

这一场内战之后,永嘉派的悲剧却还没有完结。一系列更大的惨剧正在前方等待着永嘉派,这一系列惨剧将彻底把永嘉派推向深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