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中国自然资源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学理沿革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均认可自然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自然资源强调私人所有的现象比较普遍。按照主体不同对所有权进行划分,再分别加以规范的法律传统在那时是不存在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自然资源公有的情况是常理,因为那是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一种象征。不过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创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时,在历史传统、法律制度、国情民生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却都确认了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所有权。自然资源自身的特点及克服生态和环境危机的需要也都成为此种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所有制的确立方向也表现出相似性。[14]
政治制度对当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影响越来越弱。[15]比如,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等,即便是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在法律中也都明确规定了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权利。可以说,当代社会在自然资源产权结构方面正在向公共所有权和中间公共供应者转变,[16]随着约束自然资源上的私人所有权和肯定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新趋势的发展,国家所有权在自然资源产权结构中的法律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17]
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源于罗马法上的公有物理论
(一)罗马法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理论是在罗马法的共有物和公有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罗马法以自然资源的属性及其用途为依据,首次规定了对国有自然资源所进行的分类调整,并认为自然资源不应成为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客体,因为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公共性,社会全体人员对公共自然资源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被特殊保护。这对后世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法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
(二)罗马法公产所有权只是具有公共使用因素而已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事实上均以罗马法为依据,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公产(公物)理论进行了丰富,确认了行政主体对公产的所有权且负有了保障公产状态的强制性义务,[19]并对公产所有权与民法所有权的区别进行了分析。[20]公产所有权作为行政法上的所有权,虽然它来自民法,却和民法上的所有权在取得方式、权能、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同,显然,通过行政法所施加的改造,具有了公共性。
三、英美法中对自然资源适用公共信托理论
(一)“双重所有权理论”是自然资源信托制度的构建基石
虽然英美法系没有建立公产或公物制度,但是在以普通法调整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同时,其公共信托理论在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上扮演了相当于公物制度的角色。[21]英美法系国家公共信托理论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重视环境资源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所以不允许任何人对其进行占有、支配和损害,环境资源应当属于全体国民。[22]这即成为英美法系国家构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公共信托理论就是国家通过宪法对自然资源进行控制,它起源于信托法律制度,而双重所有权作为信托制度的基础,即信托财产的受让人并不能完整地享有所有权的权能,其取得的所有权只是名义上的,实现信托的设立意图也是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前提;[23]相对而言,受益人虽然无权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但对信托财产却享有“实质上的所有权”。[24]
(二)法律上自然资源的信托所有权是一种限制物权
在英国,虽然是由财产法调整公共机关的财产,但公众信托理论被认为是用来限制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财产之使用的,如很少进入市场、遵守特殊目的等。[25]之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其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也随之进入美国,美国逐渐以信托的方式,将信托资源的所有权赋予了州,联邦政府只是持有公共信托土地、水和资源,而其使用权由人民享有。后来经过一系列案例确立了公共信托理论在自然资源领域的适用。换言之,州政府虽然拥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但因其处分权受到限制所以该所有权并不完整。[26]
因此,公共信托理论是一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手段,[27]不论是公共性较强的还是较弱的自然资源,都受到其保护。这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属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8]
四、世界各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是当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主要特征
多元化之所以成为主要特征首先是因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中,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次则是受当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调整分类化的影响。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主要发展趋势不但在制度上越来越相似,而且公法和私法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都越来越将目光聚焦到了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属性和用途之上。
(二)资源环境问题的急增促成了各国采取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源环境问题的急剧增加以及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认同,都成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的趋势赋予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新的内涵,也为我国跟上时代步伐,快速完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