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十二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6章 艾陵之战与伍子胥之死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三月,吴国联合鲁国讨伐齐国时,齐悼公被陈氏、鲍氏弑杀,吴王夫差在军门哭吊三日后撤军。吴军回国后,大规模地整顿兵马,准备再次北上伐齐。国相伍子胥忧心不已,他对越王勾践的警惕一刻也没有放松;如今大王夫差屡次北上争霸中原,越王勾践则蠢蠢欲动,欲趁吴国国内空虚之时复国伐吴,吴国岂不危险?

夫差北上攻打齐国之前,伍子胥就曾求见吴王夫差,劝谏道:“过去上天将越国送给吴国,而您没有接受上天的赐予而灭掉越国,只是接受了越国投降。天命也会有反复的。现在越王勾践因为恐惧而改变了他的谋略,他废弃错误的法令,减轻民众税负,顺应民心。勾践头悬梁、锥刺股,不忘越国失败的耻辱,他让士兵勤奋操练,窥伺对我们吴国报复的时机。他自己很节俭,却让民众富裕起来。他拥有数量众多的百姓,足以充实军队。越国对于吴国,就像是一个人的心腹之疾;现在您不考虑对付越国,却去操心齐国和鲁国。那齐、鲁如果比作疾病的话,只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齐国和鲁国难道会渡过长江、淮河来与我们争夺这里的土地吗?将来一定是越国才会多占吴国的土地啊!”

老相国伍子胥清醒睿智,比善于拍马屁的太宰伯嚭更加老成谋国,忠言逆耳,夫差听得都不耐烦了,可是伍子胥还在不厌其烦地劝谏:“当年楚灵王不行君道,不听劝谏,劳民伤财,建造章华台,仿效舜帝,凿石为椁、引来汉水。他使楚国疲惫不堪,却还想着消灭陈国和蔡国。楚国民众忍受不了饥饿和劳累之苦,全军在乾溪发动叛乱,楚灵王落得了一个自缢而亡的结局。现在大王您在高处筑台榭、低处修湖池,民众为修建姑苏台而疲困难耐;您下令开挖邗沟,动用了大量民力,又逢上天降灾,都城和边邑已现饥荒。在此种情况下,您还要去攻打齐国,吴国的民众都要抛弃您了啊!国体的倾覆,就像一群野兽那样,一个野兽中了箭,整群野兽都会逃散,到那时您又如何收拾局面?”

吴王夫差根本听不进去老相国伍子胥的铮铮谏言,他已经听惯了太宰伯嚭的阿谀之词,觉得伍子胥是倚老卖老、没有图霸天下的志向,于是干脆派伍子胥出使齐国,省得他老在自己面前添堵,这样还可以麻痹齐国。伍子胥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说:“老夫多次劝谏大王,大王都听不采纳,我已经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他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齐国临淄,将他托付给了齐卿鲍牧,孤身一人独自返回了吴国。

一年过去了,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五月,吴王夫差再次联合鲁国,出兵讨伐齐国。鲁国因为刚刚被齐国军队打到了曲阜的郊外,正好借此机会报复齐国,因此对于与吴国联手讨伐齐国特别积极。吴、鲁联军很快就攻克了齐国位于汶水之滨的博邑,紧接着在五月二十五日,联军沿着汶水北上,兵临齐国嬴城。吴王夫差亲自统帅中军,将军胥门巢统帅上军,王子姑曹率领下军,吴将展如率领右军;齐卿国书率领齐国中军,高无邳率领齐国上军,宗楼率领齐国下军,两国军队在嬴城北面的艾陵列开了阵势。

齐卿陈僖子对弟弟陈书(也叫孙书,是孙武的爷爷。孙武虽在吴国担任大将军,但并没有参与北上攻打自己故国的战争,而是留守吴国,防范楚国、越国的偷袭。)说:“你若战死,我必奋战至最后一息!”齐下军主将宗楼与大夫闾丘明相互勉励,死战到底。另一位齐卿国书也乘坐着桑掩胥驾御的战车,准备投入战斗。齐大夫公孙夏说:“国卿和桑勇士必将战死!”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齐大夫公孙夏命令他的部下唱起了送葬歌曲《虞殡》,表达了为保卫齐国不惜战死的决心。陈子行(陈氏族人)也命令部下都口中含玉,表示必死之心。齐大夫公孙挥则命令嘱咐下属说:“每人准备一根八尺长的绳子,吴国人头发短,斩杀吴军首级后用绳子拴起来。”齐将东郭书言道:“人言三战必死,这次我正好是第三次为齐国而战!”他还派人给好友弦施送去了一把好琴,为他传话说:“此生不能再见了!”陈书将最好的甲胄穿在身上说:“这一战,我听到的只有鼓声(进军击鼓),听不到金声(鸣金收兵)!”齐国将士为保卫祖国,已经做好了誓死一战的准备。

两军开战前,吴王夫差看到自己一方盟军(鲁军)中的叔孙州仇甲胄整齐,立于战车之上,十分威武,便问他:“将军担任何职?”

叔孙州仇答道:“臣乃鲁国司马。”

夫差命人赐给叔孙州仇铠甲、宝剑、大钺,说道:“司马要认真地承担你们国君所给的任务,不要废弃君命!”叔孙州仇一愣,根据中原礼仪,君赐臣剑,是命臣自裁,吴王赐宝剑,又让自己不要废弃君命,这是几个意思?站在叔孙州仇身旁的子贡(名端木赐,孔子的学生)明白司马叔孙武叔在迟疑什么,他也知道吴王夫差对中原礼仪一知半解,于是上前施礼道:“州仇敬受皮甲,跟从君王!”叔孙州仇接过了吴王赏赐的皮甲,没有接受宝剑和大钺。

五月二十七日,两军在艾陵展开了一场大战。

吴国右军在大将展如的率领下奋勇冲杀,击溃了高无邳率领的齐国上军;齐卿国书则统帅中军杀退了胥门巢所率吴国上军。吴王夫差率领中军及时冲过来救援胥门巢,齐师败退,吴军大胜,俘虏了齐卿国书、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缴获了八百辆革车,斩首齐国甲士三千人,吴军将全部缴获和俘虏都献给了鲁哀公,以示对鲁国的感谢。

鲁哀公下令诛杀齐卿国书,因为齐卿国书和高无邳两个月前刚刚率领齐军打到了鲁国都城曲阜的郊外,实在太可恨了!哀公命太史固将齐卿国书的首级放在崭新的木匣中,首级之下垫着红黑色和浅红色的丝绸,还加上了绸带,首级之上还放了一册书简信函,上面写道:“上天如果不是察觉齐国行为不正,何以让下国得胜?”

鲁国在艾陵之战获胜之后,执政季康子还是头脑清醒,他下令鲁国整修军备,防范齐国前来报复鲁国。季康子说:“小国战胜大国,这是祸患。齐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兵来犯的。”

夫差伐齐得胜返回吴国后,得意洋洋,特意派人去责问伍子胥:“寡人伐齐获胜,越国也没有攻打吴国,越王勾践在吴军出征之前还率众前来朝觐,于众将多有馈赠。先王德高圣明,通达上天的意旨,击败楚国,立下威名,老相国也是出了力的。如今你老了,却又不肯自安于闲适的生活,在家里尽动些坏脑筋,出门就怪罪我的部众,扰乱法度,加害吴国。现在上天降幅吴国,使齐国归顺,寡人岂敢自夸?这是因为先王的军队,得到神灵佑助的缘故。寡人特意来向你告知。”

太宰伯嚭则借机诬陷伍子胥背叛吴国,说相国早已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通敌叛国。夫差听信谗言,怒赐属镂(shǔ loù)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痛心说道:“满盈必然毁坏,此乃天道。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睛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的入侵,吴国的灭亡!”说完伏剑自刎而死。夫差听到伍子胥的遗言,恼怒地说:“寡人才不让他有看到什么的机会呢!”他下令将伍子胥的尸首装在麻袋中,抛入了钱塘江中。

一代名臣伍子胥(名伍员)为吴国操劳一生,他向吴王阖闾举荐了勇士专诸、兵圣孙武,还与孙武一起辅佐阖闾打败楚国、攻入郢都。夫差继位后,伍子胥不忘先王阖闾嘱托,力主灭越国、杀勾践,为先王报仇、为吴国消除隐患;然而刚愎自用的夫差不能听进去老相国伍子胥的逆耳忠言,反而听信奸臣伯嚭的谗言,赐死了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伍子胥。吴人哀怜老相国伍子胥,为他在江上立祠;伍子胥被抛尸入江之处命名为胥口,附近的小山改名为胥山。伍子胥的好友、大将军孙武也辞官隐居于吴国乡间,从此不再为吴国谋划出力,专心修订《孙子兵法》。

属镂(shǔ loù)剑,也称独鹿剑,是吴国名剑,为吴王夫差所有。该剑之所以出名,除了锋利无比、可削金断玉外,还因为有两缕忠魂冤死在此剑之下。第一位就是吴国忠臣伍子胥,第二位是越国名臣文种(也叫文仲),文种与越国名臣范蠡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掉了吴国。范蠡认为“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携西施辞官退隐,在陶地自称朱公,十年之内,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人称“陶朱公”。而文种却留在了能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的越王勾践身边担任丞相,后来被勾践赐属镂剑自刎而死。文种死后葬于越都西山之上,百姓称之为“种山”,即绍兴城内卧龙山,文种墓在卧龙山望海亭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