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7章 卫卿太叔疾奔宋
卫卿太叔疾(太叔悼子,也叫世叔齐)是卫国太叔氏家主,曾祖父是太叔文子姬仪,父亲是太叔懿子姬申。当年晋悼公的儿子姬慭(公子慭)流亡到卫国,让自己的女儿驾车去田猎,卫卿太叔懿子留公子慭在家中饮酒,二人相见甚欢,公子慭当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太叔懿子姬申,生下了儿子太叔疾。太叔疾在父亲太叔懿子去世后,接任了太叔氏家主之位并担任卫卿。他和自己的姐姐关系非常要好,便利用职权,为姐姐之子夏戊,也就是他的外甥在朝中谋得了一个大夫的官职。
这位太叔疾很是善于钻营,而且心术不正。他看到美男子宋朝在卫国这么得宠,卫灵公和国君夫人南子都很宠信他,便跑去巴结逢迎,终于得偿所愿,迎娶了宋朝的女儿,太叔疾也就成为了公子朝的女婿,在卫国朝中的地位一跃而升。太叔疾的夫人是美男子宋朝之女,自然也是貌美无比,就连她的陪嫁妹妹都是天香国色,把太叔疾迷得五迷三道的。
卫灵公十三年(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的时候,公子朝(宋朝)在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好的同时,还与灵公嫡母襄公夫人宣姜私通,他怕奸情败露,串通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三位卫国卿大夫作乱,把卫灵公赶出了国都帝丘。后来北宫喜与齐豹反目,杀死了齐豹,迎回了卫灵公,公子朝和褚师圃等人逃奔了晋国。卫大夫孔圉(孔文子),娶了卫灵公的女儿伯姬,也就是太子蒯聩的姐姐;而岳父卫灵公又刚刚返回都城帝丘,因此孔文子仗着有国君岳父撑腰,命太叔疾休掉公子朝的女儿和陪嫁妹妹,而迎娶自己的女儿孔姞(jí)。太叔疾不敢言语,只好从命,但他特别宠爱前妻的陪嫁妹妹,就私下里派人去劝诱她,连哄带骗地把她接到了都城之外的犁邑,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宫殿,以夫人之礼对待她。就这样。太叔疾就有了两位夫人,帝丘城内的夫人是孔姞;犁邑内的夫人是前妻的陪嫁妹妹。
毕竟纸里包不住火,过了几年,孔文子知道了此事,怒不可遏,想要率兵围攻太叔疾。此时孔子正在卫国,孔文子就征求孔子的意见,是否可以攻打太叔疾。孔子及时劝阻了孔文子,对他说道:“祭祀之事,我曾学过;攻战之事,我未曾听说过。”说完孔子就出门了,让人赶快驾车而走,说道:“从来都是鸟选择树木而棲,哪有树木选择鸟的!”孔文子听仆从告诉他孔子说的这句话后,就明白了,孔子是因为卫国要发生动乱而离开卫国!赶快跑出门追上对孔子说:“圉(孔文子自称)岂敢为自己打算,我是为了防止卫国的祸患啊!”孔子本打算继续留在卫国,但此时鲁国的季康子在冉求的请求下,派出公华、公宾、公林三人,带着重礼请孔子返回鲁国,背景离乡十四年的孔子也思念故国,于是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回到了鲁国。
孔文子没有攻打太叔疾,而是强行把女儿孔姞要了回来。这位太叔疾色心不改,本来孔姞就不是他想娶的,还给孔圉就是了;除了犁邑的前妻陪嫁妹妹,他还在外州与其他女子通奸,被外州人揪住,夺了他的车驾献给了官府。太叔疾实在没脸在卫国呆下去了,于是带着自己宠爱的小蜜(前妻陪嫁妹妹)投奔宋国而去。卫国在太叔疾出走宋国之后,立了他的弟弟太叔遗(太叔僖子)为家主,此时国君是卫出公,这位卫出公是蒯聩的儿子,孔文子的夫人是蒯聩的姐姐,因此孔文子又成了卫出公的姑父。凭着这层关系,孔文子又命太叔遗娶了自己的女儿孔姞,等于是让小叔子娶了嫂子为夫人。
太叔疾跑到宋国后,投奔了大司马、宋景公的宠臣向魋(也叫桓魋)。他把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献给了向魋,请求做向魋的家臣。向魋答应了,并将卫邑城锄赏赐给了太叔疾。宋景公听说卫国的太叔疾向大司马进献了美珠,就召来向魋,要向魋将美珠献给自己,向魋舍不得,仗着国君的宠信,问宋景公:“太叔疾是来投奔臣的,所献美珠当属臣所有,为何要上缴国君呀?”
宋景公道:“太叔疾携美珠投奔司马,可你的司马之位是寡人封的,寡人找你索要美珠,你自然要上缴。”
向魋就是不给,宋景公派人去向魋府中搜寻,也还是没有找到宝珠。宋景公问向魋:“你把美珠藏在哪里了?”
向魋回答:“扔进府中鱼池里了。”
宋景公又下令:将司马向魋府中鱼池之水汲干。结果还是没有找到美珠,鱼池中的鱼却都遭了大难。
这就是成语“宋公亡珠,殃及池鱼”的由来,后来简化成“殃及池鱼”或“池鱼之祸”;后来《太平广记》中以寓言的形式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都是用来形容因飞来横祸无辜被牵连受害。
向魋是宋景公的宠臣,却因为拒绝向国君献出美珠而得罪了宋景公;再加上他曾向宋景公请求将亳邑封给自己作采邑,引起了宋景公的警惕,他对向魋说:“那可不行!亳邑是宋国祖先、殷商祖庙所在之地,怎么随意封给臣子?”几年之后,向魋反叛出逃,太叔疾没了靠山,城锄人就攻打太叔疾,那时蒯聩(卫后庄公)已经登上了卫国国君之位,他就让太叔疾返回了卫国,居于卫国的巢邑直至终老,死后葬于卫国的少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