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针对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的经济活动表现,我们认为就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而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的冲击会大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1)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但受到人员不足的限制。电商行业的繁荣使得原本线下的需求转移到了线上,消费者只需要在家即可完成购物,这就一定程度地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保障了一部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疫情防控期间,盒马鲜生、美团等线上生鲜订单激增。这类生鲜食材消费频次高、需求基数大,对第一产业经济活动和物流运输业的维护起到帮助作用[1]。但是,人员紧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从上游的农产品采摘、中游的加工与运输,到下游的销售和配送全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2)工业企业复工速度快。自春节假期结束至2月18日,不到三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37家重点监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复工36家,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复工率达80%,炼油行业复工率超过60%[2]。这从侧面印证了消费领域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或者降级,可以保障部分制造业的良好运转。
(3)多地制造业同时出现“招工难”的问题。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的制造业复工之后,发现“招工难”才是最大的问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措施帮助企业招聘[3][4]。由于招不到工人,大部分中小企业纷纷选择延迟开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受疫情影响现阶段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下降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将逐步下降。首先,根据2020年2月58同城发布的《节后企业支付薪资监测分析》,2020年春节后10天(2 月3日—2月12日),各行业企业支付的平均工资普遍增加,同比上涨5.79%。其中配送类相关岗位、保洁岗位以及制造业中的普工岗位等非技能型工种的工资上涨较快[5],这可以吸引社会上保留工资相对较低的人群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其次,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因疫情原因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将会逐步就业。最后,随着疫情的控制,省际人员逐步恢复流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一部分将会返城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