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来华留学生和海外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节节攀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成为一个重大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实力、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的竞争,转向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语言实力的强弱是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课程的真正内容不是这种语言的语法与词汇,而是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文化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语境之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致力于汉语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要“增强教育服务国家外交的能力,通过教育交流合作,继续办好全球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让全球几千万汉语学习者、几十万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的好朋友”;同时要“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际汉语教学时代已经到来,本书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有效的文化教学,要求汉语教师第一要具备良好的中华文化素养、对外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跨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学意识;第二要找准切入口,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对象选择学习者容易接受又不流于表层的文化内容;第三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方法、手段进行中华文化教学。本书以文化学、传播学、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教学的主体、内容、对象及手段四个维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性、定位、定量研究;同时结合文化教学的目标、任务、现状与问题,结合作者跨文化交际经历和文化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理论与传播实践并重。
本书写作思路如下:
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在提高中国软实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了解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选择他们需要的文化内容,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特点进行文化教学,对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2章主要介绍文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全书的理论指导。
第3章文化教学主体研究。首先明确多元主体协作的中华文化立体传播格局中各个主体应发挥的作用,进而结合典型案例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文化教学和传播能力的培养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
第4章文化教学内容研究。首先根据前人对文化的分类标准对文化教学内容进行了层次划分,同时分析了当前文化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文化教学内容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讨论语言交际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文化教学建议,同时讨论地域文化融入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5章文化教学对象研究。文化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教师要树立和而不同的观念,正确认识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深化受众分析,树立在地化的文化教学理念。同时选取非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保加利亚中学生和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留学生两个较为典型的群体进行探讨。
第6章文化教学方法研究。首先从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课堂中的文化活动设计和课外活动中的文化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在课堂语言文化教学和课外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观念联系起来,进行文化的教学和文化活动的设计;同时介绍音视频资源、慕课、短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以线上感受、线下体验的方式感受中国文化。
第7章结束语。
本书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内容全面系统。本书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教学的主体、内容、对象及手段四个维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性、定位、定量研究,体系性较强。
第二,文化视角独特。本书对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介绍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从外国学习者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以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教学意识,学会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出发设计文化教学。
第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本书以文化学、传播学、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教学的目标、任务、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教学对策和建议,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撑。
第四,理论与传播实践并重。作者在本书中注重运用理论,但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紧密结合文化教学实践来阐述理论。书中以诸多案例做支撑,且不少案例是作者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亲身体验或基于作者前期所做调查和访谈。
本书可作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化教学的参考用书,对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教学意识、设计文化教学活动、提高文化教学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本人水平、经验有限,书中必然存在不少不足、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王皓宇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