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内核修炼指南:如何拥有健康的自尊和他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与者与观察者

自尊有赖于“我们能看到自己”这样一种自我观察能力。这种能力是自尊产生的前提,只有人类具备观察自我的能力,所以,自尊是人类身上特有的现象。

我们不仅正在做事情,而且我们还能在头脑中反映和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好像我们的眼睛不仅在看东西,而且也能看到自己在看东西一样。我们不仅与外部世界相遇,我们还与自己相遇。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描述自己的行为。

第一个是从客观的角度,把我们的行为当作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纯粹的参与者。比如,一个演员正在演戏,他情绪激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角色中,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他与角色合为一体,成为精彩纷呈的舞台的中心。此时,并不涉及该演员对自己的觉察和意识之类的问题,他面对的是观众,眼里只有观众和表演。再比如,一个专心致志玩电脑游戏的中学生,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如何过关、如何与队友配合、如何打败对手上,浑然不觉自己的存在,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作业。这个客观视角的自我,是没有自我觉察的,也可以称为无我或忘我。

第二个是从主观的角度,我们把我们自己当作是觉察的对象,观察和评价我们自己的行为。比如,上述例子中的演员,演出结束,取得成功,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或者演出失败,观众嘘声一片。此时,他会从角色中离开,回到现实。开始清醒地意识或觉察到,自己只是在演戏,观众正在给自己反馈。他把自己当作是观察和评价的对象,此时的他既是演员,又是观察自己的“观众”,即使是演出中,他也可以同时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对待自己。

生活中,我们时而扮演着参与者,时而扮演着觉察者,我们具有双重身份。这两种身份不时地转换。比如,当你专心地学习,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时,你是一个纯粹的参与者。忽然下课铃声响了,你觉察到现在是中午时间,自己饿了,应当去吃饭了。此时,你就回到了觉察自己的状态。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最早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度,区分了这样两个我: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我,叫主我(I),即我在观察;另一个是作为观察对象的自我,被称为客我(Me),即我被观察。

主我不仅是观察者,还充当着评价者、激励者的角色。主我形成了对客我的看法,对客我发出要求和指令。如果客我表现不好,主我就会批评与指责,或者发起调节和改变的要求。比如,某一女生如果觉得自己身材不好,太胖了,就会向自己发出节食或者锻炼身体的指令,直到身材令自己满意为止,见图1-1。

图1-1 主我评价客我

一方面,主我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非常有能力成为科学家,自己在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都足以读博士和搞科研,他就会比别人更加努力和刻苦地搞研究,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另一方面,客我也并不是只受主我评价和要求的,客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反过来影响主我。比如,某个人通过减肥和锻炼使身材变成了魔鬼身材,他的主我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同样,一个原本自卑的人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他的主我就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一个自视甚低的流浪汉如果幸运地中了500万巨奖,主我就会开始悦纳自己、热爱自己,见图1-2。

主我和客我相互影响,越自信表现越好,表现越好越自信,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也可以形成恶性循环,见图1-3。

根据这个主我与客我的区分,以后我们在认识自己的不足的时候要小心地问:到底是自己在客观上表现不好,还是自己主观地认为自己不好?

图1-2 客我影响主我

图1-3 主我-客我相互影响

奥运会上,往往铜牌获得者的自我感觉比银牌获得者的更好,自尊水平更高。虽然从客观表现上,银牌获得者的成绩更优秀,领奖台和国旗的位置更高,在观众和领导眼中更加具有分量,奖金也更多,但在主我对自己的评价上,并不一定如此。多数银牌获得者可能比铜牌获得者的感觉要差。因为银牌获得者对自己的要求是拿金牌,而实际表现却是屈居第二,所以感到惭愧。虽然在观众和领导看来,铜牌分量不如银牌,但从主我的角度,并不是这样。铜牌获得者的目标是夺得一块奖牌,当他经过顽强拼搏,在三、四名的争夺中赢了,心想事成时,主我就会对自己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