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神秘主义诗学
五四时期开始,受到西方神秘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中国出现了包含自然神秘论、生命神秘论和语言神秘论的神秘主义诗学,郭沫若、宗白华、穆木天、废名、梁宗岱、李金发等人的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中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神秘主义元素。1950年代以后,神秘论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土壤,神秘主义诗学在中国诗坛近乎消失。1980年代中后期,海子的诗歌较为集中地体现出某种神性意识。1990年代,中国诗坛逐渐进入个人化写作阶段,强调诗人思想的独立性和写作的多元化,生命哲学受到关注,生命本身的神秘性导致一些诗人开始关注诗之神秘性,呈现个体生命复杂性的神秘元素出现在一些诗人的诗论中,诗坛涌现出一批“在神性、幻想和技术领域高蹈地抒情,充满圣词气息”[1]的作品,它们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又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神秘主义诗学在现代中国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诗学体系,没有演化出独立的诗歌流派,但它“对于自然、生命与语言等重要命题的阐述丰厚和深化了中国现代诗学的文化底蕴”[2],是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创造提供了新的向度。
王家新从80年代开始创作,不论作品还是诗歌观念都包含神秘主义内容,这种神秘主义的思想几乎贯穿他整个诗人生涯,他与部分当代诗人一起传承了现代以降的神秘主义诗学,使其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延续。王家新的神秘主义诗学强调诗歌的神圣性,他构建了一个想象中的精神存在,与之进行“对话”,触及生与死的命题,提升诗歌的精神高度。与其他具有神秘论倾向的当代诗人不同,王家新没有从宗教的角度谈论诗歌的神秘性,而是从生命存在的神秘性以及诗歌的神圣性着手,谈论诗之神秘性。王家新的神秘主义诗学观主要包括四大内容:第一,诗歌作品的完成是依靠某种外在于诗人的神异力量,当这种力量抵达之时,是语言在“说话”,是“诗”完成了它自己。第二,神秘的“物我合一”境界。王家新将这种物我相容,互相进入的状态纳入诗歌创作中,形成人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达到另一种层次的领悟。第三,将诗歌创作看成与神秘者的对话,这个对话者往往以“他”或者“你”的形式现身,是一个虚无的、但又无处不在的存在。对话常常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展开,既像与老友的闲聊,又仿佛一种祷告,诗人借助诗歌来倾泻他内心的困惑与矛盾。最后,是关于生与死的神秘体验,诗人在这种与生、死的反复周旋和体验中领会生命存在的意义。本章将以王家新的诗歌论著和诗歌作品为依据,考察、研究其神秘主义诗学的内容及特征,阐述其价值,同时进行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