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声奏稿校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〇二 运河浅阻江北新漕暂归海运折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1873年12月14日)

署理江苏巡抚漕运总督臣张树声跪●1奏,为运河节节浅阻,粮艘碍难试行,拟请将来年江北新漕查照成案,暂归海运,以重仓储而免迟误,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准户部咨:江北来年起运新漕,应饬江安粮道循案办理河运,务将起运米数设法多筹,冬兑冬开,乘来年伏汛,赶赴张秋,渡黄北上。奏奉谕旨,恭录飞咨到臣,即经转饬江安粮道王大经[9]钦遵办理去后。旋据该道禀称:运河年久失修,本年漕运绕坡走险,待汛未通,势已竭蹶万状,若来年再办河运,约举其端,盖有三虑:黄水散漫,多从冲缺之口分趋大清河,势愈分则力愈弱,运道间段淤垫日多,可虑者一。今年绕行之坡河内八里庄一带忽又淤塞,不能再行,可虑者二。大汛乏水,偶藉天雨灌引,未可习以为常,可虑者三。如果冒昧循办,必至徘徊中道,欲进无由,办理殊行掣肘。查上海现议购造轮船,招商转运,以之派装江北新漕,两有裨益。请将同治十一年江北漕米暂归海运,以俟运河修复,再办河运,禀请核明具奏前来。

臣查河渠系南北往来之脉,漕运乃国家经久之规,但能设法试行,俾一线咽喉随时疏瀹流通,源源不绝,方能规复承平旧制,何敢避难趋易,率议更张?惟漕、运河工相为表里,未有运河难涩而漕船得以畅行,即未有黄水漫流而运道可无羁阻。自丰工溃决、黄河北徙之后,始因军务孔亟,继因工费巨繁,年复一年,修防久废,运道即因之渐梗。同治四年,部臣建议规复河运,行令江北漕粮雇船试办,阅今五次,不得已而为借黄济运之计,业已节节阻滞,艰险备尝。近则黄水日益泛滥,运河愈形淤塞,由安山至张秋八里庙,河流穿运,缺口纷歧,水落沙停,几成平陆。本年漕船绕行坡河,竭力磨浅起剥,以达八里庙,复由八里庙筑坝,抢蓄坡水,以达临清。沿途奇险百出,尚赖天雨浮送,仅而获济,实未可恃以为常。且坡河八里庄一带又已干涸,来岁漕行恐八里庙亦不能到,何况临清?该道所请暂归海运之处,揆时度势,实非获已。

查东河督臣乔松年[10]覆奏黄、运两河折片,内称黄水至张秋八里庙一股来源,故难分流入运,借黄济运,固非善策,将来欲求借黄而不可得,明年坡河亦难绕行等语[11],诚为洞悉利害之言。原奏议请先堵霍家桥等口,并于南北两岸筑堤束黄,奉旨敕议,至今能否兴办,尚无把握。现已十一月中旬,新漕开兑,为日无多,若不速议变通,实未敢以天庾正供轻存尝试之心,致蹈迟误之咎,通盘筹画,不得不将迫切情形历陈圣主之前。所有同治十一年淮、扬、徐、通等四属新漕●2,相应仰恳天恩俯准查照同治六年成案,暂行归并海运,以免贻误,即乘此停运一年,专力治河,庶几运道疏通,一劳永逸。是否有当?伏候圣明训示遵行。

至海运以雇船为先务,上海新购轮船能否试装米石●3,有无窒碍,即经饬据苏松太道沈秉成查覆,并据招商局委员朱其昂等禀,奉委购办轮船,配运漕粮,以补沙宁船之不足,业经禀由直隶督臣李鸿章附片奏明,此项轮船现已购定三只,自明年正月至六月,约可装运三十余万担,除承装江、浙漕米二十万担外,兼运江北新漕,不致临时延误各等语。是雇船一项业已无虞缺乏,可期迅速抵通。

除饬将起运米数宽为筹备,妥议章程,另行会详核奏,并咨户部查照外,所有运河淤阻,拟请将来岁江北新漕暂归海运缘由,先经臣与前署督臣何璟往返函商,意见相同,谨会同署漕运督臣文彬[12],合词恭折,由驿驰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

再,两江总督篆务,钦奉谕旨,令臣署理,现在尚未到任,是以未经会衔,合并陈明。谨奏。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4

(朱批):户部速议具奏,片并发●5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军机大臣奉旨:户部速议具奏,片并发。钦此●6

【案】此折原件查无下落,录副[13]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兹据校正。

1.【署理江苏巡抚漕运总督臣张树声跪】刊本无此前衔,兹据补。

2.【淮、扬、徐、通等四属新漕】刊本作“江北淮、扬、通三属新漕”,兹据校正。

3.【米石】刊本作“米担”,兹据校正。

4.【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此折刊本无具奏日期,录副具奏日期脱落,后开奉旨日期为“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兹据奉旨日期查《军机处随手登记档》[14]张树声折,载有“报四百里、十一月十四日苏州发”等字样。据此,此折具奏日期应为“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无疑,兹据校补。

5.【户部速议具奏,片并发】此朱批据《军机处随手登记档》补。

6.【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军机大臣奉旨:户部速议具奏,片并发。钦此】此奉旨日期与内容,据录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