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1-07 17:04:31
封面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早期复古运动的发生与演变
第一节 玄宗好古与古文运动的发生
一、玄宗以前尚“三代两汉”之王道的思想
二、玄宗好古与早期古文运动发生的背景
三、萧李古文运动的早期形态及创作特点
四、萧李复古思潮与南北朝末隋及初唐复古思潮关系辨
第二节 天宝复古文化群的形成与授学
一、天宝复古文化群的形成
二、政治遭遇与讲学授徒
三、独孤及大历江南授学
第二章 中唐儒道内涵的演进
第一节 安史之乱前后儒学的道德转向与文道关系的提出
一、士族礼学的衰落与朝廷礼乐的虚兴
二、安史之乱与儒学的道德内转
三、文道关系的提出
四、早期儒学变革者的士族思想局限性
第二节 儒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唐师道运动
一、唐初经学的统一与传统儒学师承传统的消亡
二、安史之乱前后儒学的重振与私家讲学的再兴
三、韩愈道统说的提出与师、道结合
第三节 中唐士大夫的佛教接受与儒学的心性论转向
一、中唐士大夫的佛教接受
二、“释宗称定慧,儒师著诚明”:权德舆的意义
三、李翱及其《复性书》
第三章 韩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征
第一节 韩愈文化群的形成与传承
一、韩愈家庭文化环境及其早年交游
二、韩、李、张汴徐初集
三、韩愈古文集团的扩大
四、韩愈与李翱、张籍、皇甫湜关系辨
第二节 韩愈文化群的政治诉求与现实批判
一、排佛老
二、反藩镇
三、倡民本
第三节 儒学道德落实于人格修养与“文道合一”的实现
一、儒学道德落实于人格修养
二、“闳中肆外”的文学创作观
三、韩愈“文道合一”的古文成就
四、“不平则鸣”与“鸣之善者”
第四章 中唐古文运动与骈文
第一节 “古文”含义辨析兼论古文运动与骈文的关系
一、“古文”含义辨析
二、唐代古文家的骈文观
三、古文运动与中唐骈、散体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与文体贡献
一、贬谪与文章立身
二、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第五章 新出文献与古文运动研究
第一节 新出文献与古文运动研究述论
一、新出墓志与安史之乱前后李华事迹梳证
二、出土墓志与其他复古先驱事迹补证
三、新出墓志与古文先驱文章考补
第二节 新出土《何昌浩墓志》与李白诗作年考
附录一 元稹浙东幕诗酒文会活动考论
附录二 元稹浙东幕僚佐生平考
附录三 元稹与宦官关系再考辨
引用书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