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特沃利作为先锋
总之,当克里姆林宫针对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的攻势在2006年9月前后逐渐明朗化时,还发生了以下事件:①同年7月,俄罗斯主持召开的西方八国(G8)首脑峰会圆满闭幕;②上文提到的25+1%股份的交换谈判搁浅。俄罗斯方面在9月末展开新攻势,要求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转让25+1%以上的股份。为达此目的,俄罗斯方面采取的手段便是借口环境被破坏这一问题开始对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横加刁难。于是,抗议环境破坏活动的急先锋——奥列格·米特沃利出场了。
奥列格·米特沃利,犹太人[16],1966年10月出生,工学本科(电子信息学专业),在莫斯科教育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历史学)。利用叶利钦时代的私有化之机,他与著名的新兴寡头鲍利斯·别列佐夫斯基联手攫取了巨额财富[17]。1997~2003年,他担任新伊兹贝斯提亚公司的总裁,2003年与别列佐夫斯基分道扬镳,2004年2月进入俄罗斯联邦政府工作,同年4月开始担任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就连莫斯科的麻雀们都在传说”,米特沃利与俄罗斯政府之间签订了“浮士德协定”[18]。“浮士德协定”出自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主人公浮士德博士严谨直率,为了重新获得青春,与恶魔之间签订了协定。换言之,就是指米特沃利通过“出卖”别列佐夫斯基而进入政府获取官职[19]。在米特沃利莫斯科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两幅装饰画,一幅是睡着的熊猫,另一幅是正在练习柔道的普京总统。
在米特沃利身上,至今仍然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谜”。例如,为什么他突然开始那么关注环境保护?他本人说:“我所做的事情,是其他人绝对不会去做的。”[20]为什么这位米特沃利副局长对俄罗斯,或者说对萨哈林岛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此执著呢?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们要保护俄罗斯的环境,而且要堂堂正正地保护”[21]。
然而,西方媒体却不认为这是他本人的真实意图。作为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环境监察局的官员,表现出这种态度是他的工作任务。或者说,这是他进入普京政府的最佳捷径——为实现这个目的,他才会有这样的态度。因此,与其说他是一位执著的环保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个政治投机者更为恰当。例如,俄罗斯《商业周刊》杂志这样评论道:“克里姆林宫对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施加压力,其目的在于迫使对方同意对一份已经签署的协议进行修改,于是便利用了自然资源部的监察局,仅此而已。”[22]
米特沃利擅长操纵媒体,据说他的学位论文的题目便是“苏维埃联邦的情报政治力量”[23]。为了更好地向外披露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米特沃利每次从莫斯科前往萨哈林时,都会邀请很多记者与他同行。到达萨哈林岛后,他还租用直升机前往现场视察,并且不知疲倦地向媒体介绍有关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造成环境破坏方面的各种情况。[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