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生活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活着就是一份责任

《活着就是一份责任》

散文/著子

前面写过一篇《闲话杂谈》讨论人生的篇章,可能是言辞有点过激,平台没有发表。其实我也就发问人生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的疑问。胡说八道的连篇累牍,却不知所云。然而看到日报今日刚发表的一则闻“这样的父母去哪找,法官落泪后发出灵魂拷问。”这则新闻给了我答案,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一份责任。

新闻说的是原告印某、张某夫妇已经84岁高龄,育有三儿一女,此前一直和小儿子一起生活。今年5月,张某摔伤导致行动不便,需要人全程照料,子女们却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将子女全部诉至法院,要求四被告按月支付赡养费,承担赡养义务。

HUN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陬溪法庭,承办法官艾艳萍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且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多,赡养纠纷时有发生。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到原告居住地开庭。看着两位老人花白的头发,艾艳萍耐心说法释理,又动之以情,忍不住哽咽道:“按照法律规定,你们的父母是可以要求你们每月给2500元的赡养费的,但我反复问了他们,他们只要求一位子女(支付)300元(每位老人150元)。你们少买件衣服,少吃点好吃的,就可以省出来了,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父母哪里去找?!”

我扪心自问,我又对我的父母做了那些呢?如果按法律规定每月给他们2500元的赡养费,我给了他们多少呢?我有每年给他们买衣服了吗?我有带他们出去旅游了吗?他们生病了,我有照顾他们吗……非常惭愧,我似乎都没有做到!每年在家的时间就几天,只给他们买点衣服,打了一万块钱。他们却说不需要,给我存到。

小时候,我们想吃这样,想吃那样的,家里条件再不好,父母都会给我们买。他们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却用一个“我不饿”的美丽谎言搪塞过去。

问他们要零花钱,从来都不会少给。要两百,给五百,要八百,给一千。不管你要多少,父母都是慷慨无私,从不吝啬。

出来打工后,经常打电话慰问健康,询问安全,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每次回家,都可以吃到我们想吃的、爸妈做的饭菜。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总是苛刻的待着自己,却从未让我们受过委屈;有时心情不好,还对他们发脾气。我们总是把好脸色给了别人,却把丑陋的一面留给了他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苛待里,还多了份小心翼翼、甚至讨好我们的味道。

我们用着五六千块的手机,他们却用着老人机,是他们买不起吗?他们教我们学会走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连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都不耐烦;我们在外面行走世界,父母为了给我们发给视频,打个电话联系,而努力地研究了好久好久的微信;我们在外面花天酒地,他们在家里克勤克俭;我们带着梦想,追寻诗和远方,却让父母在家提心吊胆的等着我们归程。

我想,这则新闻应该给予了我们启示。人活着,应当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量力而行;但对自己、家庭的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王祥卧冰求鲤;许世友五跪慈母;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等。”从古至今,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责任。

看过一次演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所以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想给爸妈买东西时,像他们当初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这句话成了我心里永远给父母的承诺。

岁月太匆匆,时光催人老。我们每年和父母相聚的时间是越来越少,怎么能忘了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我终于明白人生是什么了,是一份责任。季羡林先生在他的《阅世心语》里说:“人生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与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是大责任;对自己、对家庭是小责任。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任,是独善其身;对家庭负责任,是相亲相爱;对社会负责任,是胸怀天下。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做好自己,扛起我们的责任。这样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父母给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