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是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基础,同时也是顺应新时期对教师实施终身教育的突出表现,而教师培训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较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其与中小学教师对参与培训有着复杂多样的需求不相匹配。也就是说,现有的“给予式”教师培训,不能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得不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角度,从实践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一种能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且又能符合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实际情况的教师培训模式,即内发—自主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在理论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平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之间的分析视角;在实践方面,可以服务一线教师和服务于教师培训管理者,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书在反思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德尔菲技术、调查法(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设想、研究现状、基础理论、模式结构、课程设计、活动化设计、现实考察、问题及成因、改革创新之路、操作细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的研究旨在实现三个基本目标:(1)分析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现状。(2)探索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础理论、模式结构、课程设计及活动化设计。(3)探索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现实考察、问题及成因、改革创新之路、操作细则。本书主要确立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的本真探索。该部分主要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所蕴含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理解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现实意义。本书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向实践的,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既反映了教师专业成长是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依赖教师的亲身实践。(2)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联。该部分重点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联,即通过教师培训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着教师培训活动的不断展开;“实践性指向”是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有机统一的切合点。(3)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反思、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该部分重点探索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内含的实践性特征,指引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切合,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思维起点是必须实现从“给予主导式”培训模式转向“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本书所设计的内发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县域内校际联盟式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二是校内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四是U-S合作式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进行分析,探索一种具有实践性指向的内发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以此解决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在前期调研中很多一线教师反映:一方面,培训的理论知识难以付诸实践教学,即理论知识难以实践化;另一方面,培训中习得的一些实施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经验难以切实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即实践经验难以本土化,比如分享了分组教学、魏书生的班级管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操作性很强的实践知识后,还是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去。就此,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本身,而在于教师们缺乏一种本土化的自主反思意识。古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能操控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靠“给予主导式”培训模式,而应该诱发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内部动力,即实施“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这种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主要涉及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内发自主式,即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能完全依靠“国培”“省培”等荣誉性的培训项目将教师集中到某个指定地方学习的形式,毕竟能派出来的名额是有限的,而且正如很多老师所说,出来培训期间课时不好安排,因此教师的培训应该把重心放在激发各地方学校的内部动力上,如校本研修、校际交流等,而“国培”和“省培”只是诱发地方学校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的引子;二是实质上的内发自主式,即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能依靠传统的给予主导式,而应该激起教师个体的主体性意识,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做到无论是面对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不是照搬照套,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造。

本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遗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弥补和完善。

取得的成果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深入认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所谓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向实践的,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由此,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所蕴含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向实践”的论断,不仅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关涉的是实践的内容,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备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应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依赖于教师的亲身实践。

第二,分析了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内涵、价值诉求和逻辑意蕴。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实践理性;二是强调教师为了实践、基于实践、在实践中主动接受培训;三是强调中小学教师培训旨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素养;四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并不反对理论的学习。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价值诉求在于关注实际问题、追求实践智慧、倡导理性实践,三方面的价值诉求之间呈递进关系,在递进过程中实现实践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终价值。首先,关注实际问题是实践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首要追寻的价值,即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次,追求实践智慧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拥有的智慧和能力,且这种能力体现为综合性、多方面的能力。最后,倡导理性实践是将这种以综合形态展现人的能力置于理性的层面,从而切实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一是顺向逻辑:基于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逆向逻辑: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因此,在开展教师培训时必须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反思其不足之处,充分利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特征指引教师培训切实做到实质上的内发自主。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内发自主,才能激起教师个体的内发性意识、创造性意识和实践性意识,增强教师专业理念转变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探索了支撑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理论基础。本书借助了主体性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内发性发展理论等相对成熟的理论观点,搭建起分析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依据。

第四,探索了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及辅助模式。主要有县域内校际联盟教师培训模式、校内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U-S合作式教师培训模式和个人研修式教师培训模式,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为主要辅助模式。

第五,探索了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内涵具体表现为:一是强调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指向实践;二是强调教学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有机整合;三是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实践理性;四是强调教师为了实践、基于实践、在实践中培训。其特征表现为实践性、反思性、建构性、自主性及主体性等特征,其中教育现象学理论、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及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要坚持实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对话性原则。课程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培训课程目标的设计、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培训课程实施的设计、培训课程资源的设计、培训课程评价的设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要以问题导入——疑、理论认知——知、反思体验——思、实践行动——行,为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教师个人课程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根本性基础和前提,在践行内发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过程中,就应该主动帮助中小学教师认识和理解教师个人课程,引导他们自主开发和设计自己的个人课程。

第六,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本书在对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现实考察的前提下,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分别是:(1)在培训目标上更应关注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师培训中关注教师个人素养是响应当今时代对“素养”的呼唤,有助于在教师培训中从简单的技能训练到关注教师个体素养的转变,有助于更好地诠释“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换成教学实践、帮助教师理清个体素养的内容要素、开发与教师个体素养对应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个人课程四个方面强化对教师个人素养的关注。(2)在培训理念上更应突显培训活动的实践指向性。教师培训中突显培训活动的实践指向性是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要基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教师参加培训的本质意蕴、能让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可以从重新审视教师的实践素养、引导教师自主反思,增强教师专业成长动力、关注并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教师培训模式四个方面思考如何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突显培训活动的实践指向性。(3)在培训模式上理应积极探索且践行内发自主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践行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的主要价值体现为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缓解教师培训的供需矛盾、真正落实教师培训的实践取向、重新诠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践行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可立足本土资源展开培训、鼓励校际联盟培训、引导教师开发个人课程、视教师参训为责任,而不仅是从福利等方面思考其策略。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有新意。本书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实践性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为主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逆向反思教师培训模式的问题,相比以往重点探索通过教师培训顺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而言,有一定的新颖性。二是研究思路有新意。本书主要是基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在主体性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内发性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性指向为切合点,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这在总体设计上体现了本书研究的独特之处,有一定的创新之意。三是研究观点有新意。本书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具有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本书认为教师培训不能完全依靠给予主导式培训模式,还必须充分发挥能够积极调动教师和学校内部动力的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2)实践性指向是内在于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之间的根本切合点,就是说实践性指向是我们理解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之间内在关联的关键因素;(3)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向实践的,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其既反映了教师专业成长是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依赖教师的亲身实践。

诚然,本书有关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真诚希望能借助此作激起广大读者和相关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做更为深度的关注。

杜尚荣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