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藏身何处,北京?
2020.1.30
学校的食堂里几乎一个人都没有。我独自坐在一张桌子前用餐,但稍后来了两位食堂女员工,在我对面坐下。她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这里大多数人一样快乐而友好。我们互相问候。那个在我面前坐定的人,一下子扯下口罩,抱怨说口罩的绷带勒耳朵。她们笑得很开心。我明白她们在说什么,因为我也同样难受。我很骄傲能和食堂的同志们坐在一起,可惜几乎没有人能为这次相会充当见证人。
地铁的站台空旷得惊人。十一位上车的旅客,只有两位没戴口罩。“这是因为他们没买到,库存都告罄了。”朋友说。空气污染早已使相当一部分北京市民习惯了佩戴口罩,而新冠病毒大大推动了口罩的普遍使用。讽刺的是,北京的空气质量比前几年好了不少。冬天里阳光普照,这在不久前还是极为罕见的事。然而,却没有什么人去享受。
北京地铁内1
小区广场上那群打太极拳的退休老人去了哪里?另一个广场一向是孩子的乐园,那些妈妈们和奶奶们去了哪里?春节前的那些寒冷清晨里闹哄哄的孩子们又去了哪里?
那个小卖部的女人去哪里了?那是个眼神哀伤、笑容美好的女人,守着小店,晚上十一点半才关门。香蕉和二维码中间有台迷你电视,播放着似乎永不完结的剧集。但此刻她在门上贴上贺年装饰,关闭店铺,说二月初才会回来,即便这样,也比理发店和外国人便利店预期要早开门。
啊!无名的中国女性,你们是革命之中的革命,是看不见的女英雄,属于一个“集体劳动者”意识优先于任何哲学和思想的民族。因此,夜深人静时回收垃圾的女人,会骑上电动车穿行于寂静之中,加入桥梁与道路上的车流之舞。完全无需仪式,仪式已经变作现实。清洁女工,你们藏在哪里?你们那一尘不染的制服又存放于何处?
我追随着如今隐匿不出的人们的脚步。我永远学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在这城市中不同寻常的空旷中蛰伏。北京,北京,你到底藏身何处?难道藏在了城市西北郊的香山公园里?秋天,那里层林尽染,山景极美,而现在却一片空寂。解放战争末期,即1949年3月至9月,最终进入首都之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曾驻地于此。
在这个几近空城的城市中,团结互助网络的建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故宫明令禁止参观,博物馆、公园、国家图书馆也是如此。北京大学的校园暂停对校外访客开放(平常日均约有两千人预约参观)。如果你有校园卡,经门卫检测体温后,可以入内。学校延期开学,包括大学,开学时间不定。春节假期延长,以便推迟返工和人口流动。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几代团聚的佳节,它引发了世界上围绕单次事件的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因此上述措施对世界另一头的人,可能是小题大做,但鉴于中国的人口体量,这些措施十分必要。
北京大学东南门对面
我提到过团结互助。每天,我和同事、学生之间的联络与互通的信息,都在向我证明这一点。它业已存在,无需说明。口罩之上,双目对视,已然足够。我们将以友善的姿态,怀着新春的喜悦,迎接班上唯一的武汉居民黄永恒与同样居住于武汉的二年级学生杨凯雯回归。
今天我又去了食堂。那两个女员工中,有一位又和我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其实有空桌子,但我们似乎已经组成一个小团体。她负责回收用餐人的托盘、餐盘和餐具。食堂还是没有人。我比她先吃完午饭。我带着我的东西和托盘起身。她做势起身,意思是要起来帮我倒掉残食。“不,同志,绝对不要。”我摆摆手。我应该自己完成这件小事。“和所有常客相比,您更需要平静地用餐。”我们会心地笑了。
然而此刻,我仿佛生活在一片沥青沙漠。班级在哪里?人又在哪里?北京,回答我:你藏身何处?
北京大学中关园小区内
我不放弃,一如全体中国人。我不放弃,我梦想,我恳求,我希望,那个在街头卖栗子的女人,与她那蒙古荒漠一般爽朗的笑容一起回来。她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出现吗?她会出示二维码让我用手机支付吗?(这里现金支付日渐稀少:纸币,如同报刊,正在成为过去。)
但她一定会回来。在北方多沙而寒冷的风里,与她纵横的皱纹一起,与她命中注定要备办一切的双手一起,与她飞扬而质朴的快乐一起。她一定会回来。可能她不会再带来栗子(它的香气令人难忘,填补了我的秋日和部分冬日时光),但她会带来新一季的水果,这是农历新年的预告,尽管它受到了邪恶病毒的冲击,以此提醒我们注意当下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在如同暗号一般的漫长等待中,中国人几乎提前备好了一切。因为在这里,农历新年更多是用来庆祝春天的来临。我猜想,卖栗子的女人,此刻正在内蒙古广袤的荒漠中,准备货物,之后由她那辆不可替代的小车运来。北京的春天一定会有最好的空气和阳光。很快,卖栗子的女人会回到这里。相信并不艰难。等待并不费力。
北京大学东南门天桥
1 没有注明拍摄者的照片,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