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中国视角的政治经济学演变(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面对西方经济学大举进入我国高校课堂,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方面抱怨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目标一步一步明确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看不出西方经济理论有什么指导作用。(刘国光,2005;卫兴华,2014)人们不禁会对此产生疑惑,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一直被官方认定为正统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怎么会被削弱和边缘化呢?如果已经被削弱和边缘化了,那么又如何能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这里,我们不妨引述马克思的一段话来解释上述貌似矛盾的判断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1972b,第9页)

那么,理论如何才能彻底呢?理论要彻底,必须遵循“逻辑一致性原则”。所谓逻辑一致性原则是指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出现逻辑矛盾,一致性即无矛盾性、协调性。在人类思维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中,最忌讳的是思维出现逻辑矛盾。逻辑上不一致是一切正确思维所不允许的。我国古代的韩非子“鬻矛誉盾”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以下试从八个方面揭示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一致性问题。